
接受;收受。《漢書·王章傳》:“上初納受 章 言。”《三國志·蜀志·許靖傳》:“不然,當復相紹介於 益州 ,兄弟使相納受。”《魏書·恩倖傳·茹皓》:“ 皓 頗敏慧,折節下人。而潛自經營,陰有納受,貨産盈積。”
“納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納受”由“納”和“受”組成,表示接受、收受,既可指接納他人的好意、恩惠或教誨,也可指接受批評、建議等。
詞義構成
古籍例證
“納受”強調主動或被動的接受行為,兼具書面與實用色彩,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正式場合。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文獻。
納受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接受、接納"的含義。它常用來描述人們接受或接納某種信息、事物或觀念的過程。
納受這個詞的部首是纟和受,其中纟是纖維類的總稱,受是古代用來表示接收的手部形狀。
納受這個詞共有9個筆畫,具體的書寫順序是:纟(橫)受(豎)缺(點)弓(豎)古(橫)又(橫)隹(豎)一(點)
納受是由"納"和"受"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納的本義是"收納、接納",受的本義是"接受"。這兩個字分别表示物體接受、收納以及人接受。根據上下文可以确定具體含義。
在繁體字中,納受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納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當時的寫法為"納受",其中的"線"字在簡化過程中被改為了"纟"。
1. 他納受了我的建議并且改正了自己的錯誤。
2. 學生們應該虛心納受老師的教誨,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1. 納才(接納人才)
2. 接納(接受)
3. 納婿(接納女婿入家門)
1. 接納
2. 接受
3. 接待
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