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把教育的法則形諸文字,成為條文。《周禮·地官·大司徒》:“乃縣教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教象。” 鄭玄 注:“書教法而懸焉。”
“教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教育法則的書面化
指将教育規範或法令形成文字條文并公示。這一用法源自《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的“縣教象之灋于象魏”,即官府将教育法令懸挂于宮門外(象魏),供民衆學習。鄭玄注釋為“書教法而懸焉”,強調文字公示的重要性。
比喻性引申(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教育大象”的傳說,比喻培養人才。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的引申解讀。
建議參考《周禮》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注釋(如、7)以獲取精準釋義。
《教象》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描述對于某種事物或現象的評述和觀點。
《教象》的拆分部首是「攵」和「象」。其中,「攵」是一個漢字部首,意為「打」,「象」是一個漢字,表示大象。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知道《教象》的總共12個筆畫。
《教象》一詞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于《左傳·成公九年》:“蓋子由有教象焉,誨諸侯必賈。”
在現代漢語中,通過演變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意義。
繁體字中,「教象」的寫法和簡體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教象」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1. 這本書向我們傳達了一個重要的教象:珍惜生命,不可浪費。
2. 這幅畫作展示了藝術家對于自然界的獨特教象。
教育、教導、象征、形象、象棋等。
觀點、意見、見解、論斷、評述等。
無知、不懂、迷惑、糊塗、無觀念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