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武的意思、三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武的解釋

(1).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河鼓三星……一曰三武。”

(2). 北魏 道武帝 、 北周 武帝 和 唐武宗 的合稱。他們皆禁佛教,令僧尼還俗,佛家稱為“三武之難”。 宋 張商英 《護法6*論》:“上世雖有三 武 之君,以徇邪6*惡下臣之請,鋭意剪除,既廢之後隨而愈興。”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武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三武”是漢語曆史類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一、指中國曆史上三次大規模滅佛事件的三位主導皇帝

  1.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4-452年在位) 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頒布《滅佛诏》,毀寺廟、誅僧侶,佛教史上稱“太武滅法”。該事件源于佛道之争與政權鞏固需求(《中國佛教通史》第一卷)。

  2. 北周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 建德三年(574年)推行“滅佛”政策,沒收寺院財産,強制僧侶還俗,史稱“周武滅佛”。此次滅佛涉及佛道二教,核心目的是擴充兵源與賦稅(《北周六典》)。

  3. 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 會昌五年(845年)發動“會昌毀佛”,拆除寺院四千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人,主因是寺院經濟威脅中央財政。該事件與北魏、北周滅佛合稱“三武之禍”(《舊唐書·武宗本紀》)。

二、武術文化中的引申用法 部分地方武術流派将“三武”代指三種核心武學理念,如“形、意、氣”三者的融合(《中華武術大辭典》),但此用法屬非主流引申義,傳播範圍有限。

網絡擴展解釋

“三武”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曆史背景下的“三武之難”

指中國曆史上三位以“武”為谥號或廟號、且推行滅佛政策的帝王:

  1.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4-452年在位):因佛教與政權沖突,下诏滅佛,毀寺廟、殺僧尼。
  2. 北周武帝宇文邕(561-578年在位):為增加稅收和兵源,強制僧侶還俗,沒收寺院財産。
  3. 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因經濟與宗教矛盾加劇,發動“會昌滅佛”,史稱“三武一宗”事件之一。

影響:三次滅佛事件被佛教徒稱為“三武之厄”,導緻佛教短暫衰落,但後期逐漸恢複。


二、文學與天文中的含義

  1. 星名:古代天文學中,“三武”指河鼓三星(即牛郎星),象征軍事或武力。
  2. 比喻用法:在文學作品中,可泛指三位勇猛善戰的人物(如将領或英雄),但此用法較少見。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合花巴三攬四邊虜變齊膘壯比像側睨承值尺脈寵焰船艦導演短番對比度皾丸餓虎饑鷹恩府泛滟法勢馮豕高文秀閨女國防文學果決顧左右而言他含着骨頭露着肉湖目匠畫賤子寂嘿禁昏家救敗蓮花落立足點脔婿馬背學校拿給拍滿派系陂陁然腹塞具散帶衡門沙雞商祭設防石礁失正歲紀檀床縧索天日通順完好無缺蔚跂鮮活先猷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