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臣的意思、南洋大臣的詳細解釋
南洋大臣的解釋
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簡稱。1861年 清 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為南洋通商大臣,由兩 江 總督兼任,管理東南沿海及 長江 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務。參見“ 南洋 ”。
詞語分解
- 南洋的解釋 指南洋群島一帶的地方 詳細解釋. 清 末至 民國 時期,劃分我國沿海地區為南北兩洋區,稱 山東 以南的 江蘇 、 浙江 、 福建 及 廣東 各省為 南洋 ; 江蘇 以北的 山東 、 河北 、 遼甯
- 大臣的解釋 受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托管理一個部門的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趙王與大将軍 廉頗諸大臣謀。;;《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詳細解釋.官職尊貴之臣。《左傳·昭公元年》:“ 和 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
網絡擴展解釋
南洋大臣是晚清時期負責管理東南沿海及長江沿岸通商、外交等事務的重要官職,其全稱為“南洋通商大臣”。以下是詳細解釋:
1.設立背景與演變
- 起源:鴉片戰争後,清政府于1842年籤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廣州、廈門、上海、甯波、福州),并設“五口通商大臣”管理相關事務,初由兩廣總督兼任,後移駐上海,改由兩江總督兼任。
- 正式設立:1861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下設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更名為“南洋通商大臣”,成為定制,由兩江總督兼任,與北洋大臣并立。
2.職責範圍
- 核心事務:負責東南沿海(江蘇以南)及長江沿岸各口岸的通商、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工等事務。
- 擴展職能:後期還涉及訓練南洋海陸軍、興辦工礦交通事業,但主要集中于兩江地區。
3.曆任與代表人物
- 主要人物:曾國藩、左宗棠、沈葆桢、劉坤一等湘軍集團成員長期擔任此職,主導洋務運動與近代化建設。
- 總人數:據《清史稿》記載,清末共有13人正式擔任或署理南洋大臣,包括李鴻章、張之洞等重臣。
4.曆史意義
- 外交與洋務樞紐:南洋大臣是清政府應對西方沖擊的重要機構,推動了中國近代海防、工業及外交體系的轉型。
- 南北并立格局:與北洋大臣分管南北,形成晚清外交與洋務的“雙軌制”管理模式。
南洋大臣是晚清適應通商與外交需求而設的專職官員,其職權演變與湘淮系官僚的崛起密切相關,對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及軍事變革影響深遠。若需了解曆任大臣的具體政績,可參考中的詳細列表。
别人正在浏覽...
本訓碧榮徹明襯履赤麻蹉對大逆無道丹參道貌凜然發科打趣夫直幹光高高手兒高翔梗介龢氏皇階蟥蛢戶長揮霍無度呼音僭偪箭幹艱季價錢亟亟極口項斯進退雙難疾驅九賦倨骜鈞嚴椇枳刻雕涼齋陵慢亂松松緑林豪士覓舉靡靡之樂冥談民賊牡菊漚糞盤翼蝠科憑證蒲楊呿吸日前盛位詩葩史氏記天授地設髫冠土霸王土茶圖騰柱歪剌危而不持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