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irttail;note] 附在正文中的注解,字體較正文小
見“ 小注 ”。
(1).亦作“ 小註 ”。注釋。有作者自注,有他人所注,常以小字注于正文之下。《舊唐書·禮儀志一》:“何棄 周 孔 之法言,獨取 康成 之小注?” 清 林雲銘 《古文析義·凡例》:“是編小注内有解字面者,有解大意者,有承襯上文者,有弔起下文者,有補文中語所未及者,有一二字分析辭句者。” 康有為 《<日本雜事詩>序》:“古者記事之文,有詳有略,有綱有目,有經有記,有大題,有小注。”
(2). 清 時亦專指四書五經中的小注。《清會典·禮部》:“試卷内字句可疑及文理悖謬,文體不正,不遵小注章旨,策内所對非所問者,本生均黜草。”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讀小註子弟,到後來上者無離經叛道之慮,次亦免場中出丑。”《紅樓夢》第八二回:“﹝ 寳玉 ﹞看着小注,又看講章。”
(3).謂錢財、貿易額等的不大的數字或其中的小部分。《官場現形記》第八回:“ 子翁 ,我聽見人説,你這遭來不是要辦幾十萬銀子機器嗎,我們都是好朋友,你别拿小注的給我們,拿大注的又去照應别人。”
“小注”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指附在正文中的注解,通常以小字體形式呈現,用于解釋或補充正文内容。這種注釋可以是作者自注,也可以是他人添加,常見于古籍或學術文獻中。例如《舊唐書》提到“康成之小注”,即指鄭玄對經典的注釋。
在非學術語境中,“小注”可代指小額錢財或貿易中的零散部分。例如《官場現形記》中提到“别拿小注的給我們”,即指不要隻給少量錢財。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來源,如需完整釋義可查閱相關文獻或詞典。
小注(xiǎo zhù)是一個成語,由“小”和“注”兩個漢字組成。
“小”的部首是小字旁,讀音為xiǎo,它有3個筆畫;“注”的部首是口字旁,讀音為zhù,它有8個筆畫。
小注源于古代文獻《左傳·定公十三年》,其中有一則記載:“小人企掾人之訊,不得,則使調民之車者注之。”這句話中的“小人”的意思是指低賤的人,而“注”的意思是指記錄、記載。後來,人們用“小人”的含義擴展為形容心機、狡詐的人,于是“小注”也就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小心謹慎地對待相信的人事物。
在繁體字中,小注的寫法為「小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小字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注字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他對待每一個人都小注一番,不輕易相信别人。
小心注視、注重、小心注重、切中注重
小心謹慎、慎重
大意、大意疏忽、大意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