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而不持的意思、危而不持的詳細解釋
危而不持的解釋
[when the nation is at stake but no people to save] 國有危急之事,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将焉用彼相矣。——《論語》
詞語分解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網絡擴展解釋
“危而不持”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在危難時刻不給予扶持或支持,形容對危機袖手旁觀、不負責任的态度。
- 字面解析:
- 危:危險、危難;
- 持:扶持、支持;
- 整體:面對危險卻不采取行動或提供幫助。
出處與典故
- 來源:出自《論語·季氏》,原文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将焉用彼相矣?”(意為:國家危急時不扶持,要倒塌時不攙扶,那還用輔佐的人做什麼?)
- 背景:孔子批評冉有、子路作為季氏家臣,未盡到勸谏職責,暗喻失職行為。
用法與場景
- 形容個人或群體:可用于批評他人或組織在關鍵時刻不作為。
例句:公司面臨危機時管理層卻危而不持,最終導緻破産。
- 引申至國家或社會:指當權者在國家危難時無應對措施。
例句:《晉書》用“危而不持”指責官員逃避責任。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袖手旁觀、坐視不理、見死不救。
- 反義詞:臨危受命、挺身而出、力挽狂瀾。
權威性補充
- 該成語為中性詞,多用于書面語,含較強批判色彩。現代語境中可擴展至企業管理、社會事件等領域,強調責任感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論語》原文或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而不持
《危而不持》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在危險面前,沒有堅持自己的信仰或原則。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危(蔔字邊)和而(而字邊)。其中,蔔是危的部首,而是而的部首。危的部首蔔表示危險,而的部首而表示連詞。
《危而不持》這個成語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中的一句話:“危而不持,社稷危矣。”形容對國家的危險形勢沒有果斷行動,将會危及國家的安危。
在繁體字中,危而不持的寫法為「危而不持」。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危的字形是「危」,而的字形是「耐」。所以,古時候寫作「危耐不持」。
例句:
他面對困難時危而不持,最終導緻事情的不利發展。
面對誘惑,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可危而不持。
相關詞語:
1. 危急存亡:形容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2. 臨危受命:形容在危難關頭被委以重任。
反義詞:
堅守原則、果斷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