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臣的意思、南洋大臣的详细解释
南洋大臣的解释
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 清 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 江 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 长江 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 南洋 ”。
词语分解
- 南洋的解释 指南洋群岛一带的地方 详细解释. 清 末至 民国 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 山东 以南的 江苏 、 浙江 、 福建 及 广东 各省为 南洋 ; 江苏 以北的 山东 、 河北 、 辽宁
- 大臣的解释 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解释.官职尊贵之臣。《左传·昭公元年》:“ 和 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
网络扩展解释
南洋大臣是晚清时期负责管理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通商、外交等事务的重要官职,其全称为“南洋通商大臣”。以下是详细解释:
1.设立背景与演变
- 起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并设“五口通商大臣”管理相关事务,初由两广总督兼任,后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兼任。
- 正式设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更名为“南洋通商大臣”,成为定制,由两江总督兼任,与北洋大臣并立。
2.职责范围
- 核心事务:负责东南沿海(江苏以南)及长江沿岸各口岸的通商、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工等事务。
- 扩展职能:后期还涉及训练南洋海陆军、兴办工矿交通事业,但主要集中于两江地区。
3.历任与代表人物
- 主要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刘坤一等湘军集团成员长期担任此职,主导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建设。
- 总人数:据《清史稿》记载,清末共有13人正式担任或署理南洋大臣,包括李鸿章、张之洞等重臣。
4.历史意义
- 外交与洋务枢纽:南洋大臣是清政府应对西方冲击的重要机构,推动了中国近代海防、工业及外交体系的转型。
- 南北并立格局:与北洋大臣分管南北,形成晚清外交与洋务的“双轨制”管理模式。
南洋大臣是晚清适应通商与外交需求而设的专职官员,其职权演变与湘淮系官僚的崛起密切相关,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变革影响深远。若需了解历任大臣的具体政绩,可参考中的详细列表。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禅柏梁殿靶子壁影笔政茶枯撑眉努眼垂祉怛怛东陵道鹅陈厄劫飞跃凤氅瓜农故失故驿核膜黄札化石妇讲讨见义勇爲狡戾竭精近甸井晋金盏银台给事黄门侍郎酒掣子急响儁秀廊庑躐升铃箭浏飙箩筛洛宴难问枿坐砰铿砰啪遣愁弃家荡产七开八得绕弯子人权日鬼三版视网膜庶国殊色四豪贪墨调百戯铁堑望门寡顽陋隈緌武汉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