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阮籍 與其侄 阮鹹 同負盛名,共居道南,合稱“南阮”。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貧。”後因借指侄輩。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七:“ 鄴王 羅紹威 喜文學,好儒士…… 江 東有 羅隱 ,為 錢鏐 客, 紹威 申南 阮 之敬。 隱 以所著文章詩賦酬寄, 紹威 大傾慕之。”
“南阮”是一個源自魏晉時期的典故,主要涉及阮籍、阮鹹叔侄,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南阮”指晉代名士阮籍與其侄阮鹹的合稱。兩人因同負盛名且共居道路南側,故稱“南阮”,與道北的富裕族人(北阮)形成對比。
據《世說新語·任誕》記載,阮氏家族中,阮籍、阮鹹叔侄居于道南,而其他族人居于道北。北阮富庶,南阮貧寒。某年七夕,北阮曬華服錦緞,阮鹹則以竹竿挂粗布短褲于院中,笑稱“未能免俗,聊複爾耳!”。這一轶事凸顯了南阮的率性灑脫與淡泊名利。
此典故成為文人雅士表達超脫物欲、安貧樂道精神的典型意象,常見于詩詞與筆記小說中。需注意,部分現代資料将“南阮”誤釋為“分散、各自為政”(如),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阮籍傳》《世說新語》等原始文獻。
《南阮》是一首古代民歌,也是一種傳統音樂形式,起源于中國南方地區。這首歌曲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愛情的思念之情。
《南阮》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阜”和“女”。它的總筆畫數是14。
《南阮》這個詞的來源尚不明确。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南阮》的起源和發展的記錄非常有限。
《南阮》的繁體字為「南阮」。
在古代,人們使用的字體和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早期的《南阮》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具體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1. 聽到《南阮》,我想起了小時候在南方的美好時光。
2. 這首流行歌曲的旋律有些像《南阮》的風格。
組詞:南方、阮樂、阮鹹
近義詞:南曲、南歌
反義詞:北調、北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