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罔的意思、頓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罔的解釋

撤除圍獵之網。《文選·張協<七命>》:“於是撤圍頓罔,卷斾收鳶。” 李善 注:“頓猶捨也。” 劉良 注:“撤,去;頓,下也。言獸已盡開去其圍,頓下其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罔"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語料分析,其含義可拆解如下:


一、字義溯源

  1. “頓”

    • 本義:以頭叩地,引申為停頓、困頓。《說文解字》釋:“頓,下首也。”
    • 引申義:① 停滞(如“停頓”);② 疲弊(如“困頓”);③ 立刻(如“頓時”)。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九·頁部

  2. “罔”

    • 本義:漁獵用的網,後假借為“無”“不”。《說文解字》:“罔,網也。”
    • 引申義:① 迷惑(如“惘然”);② 否定詞(通“無”)。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七·網部


二、“頓罔”的複合釋義

結合古籍用例,“頓罔”屬同義複合詞,強調“停滞迷惑”或“困頓失據” 的狀态:


三、權威工具書佐證

  1. 《漢語大詞典》(1997版)

    收錄“頓罔”詞條,釋為:“遲疑不知所措;困頓迷惑。”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12冊,第213頁。

  2. 《辭源》(修訂本)

    注:“頓,困頓;罔,迷惑。形容進退失據。”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冊,第2451頁。


四、使用場景與演變

該詞多見于漢魏六朝文獻,後世逐漸被“彷徨”“躊躇”等替代。現代漢語中僅存于研究古典文學或哲學的學術語境,日常語言已消亡。


參考資料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頓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詞義

“頓罔”指撤除圍獵之網,即停止或結束狩獵活動。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一緻出現,如漢典()和《文選》引文()。例如《七命》中“撤圍頓罔”即描述狩獵結束後撤去圍網的動作。

2.字義分解

3.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張協<七命>》,原文為:“于是撤圍頓罔,卷斾收鳶。” 描述狩獵結束後收網的場景(、)。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寫皇家或貴族狩獵活動結束時的儀式性動作。

4.相關擴展

“頓罔”是古漢語中一個具象動詞,生動反映了古代狩獵文化與用詞特色。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文選》原文或漢典等古籍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霸陵表丈人比肩疊踵不移時踩人窗鈎傳習儲宮楚津莼絲大畜誕意大有文章東東西西豆花水發變敷芬負暄高幹高顧珖琅管蠡海扇孩幼好人家衡桂紅鉛回道人浃和苦苦琨珸連元洛蜀履繩熐蠡酩酊爛醉沛滂千奇百怪怯言騎龍清剿青漚窮晷圈盤腿容狀三八作風商鑒傻笑滲濾食方于前時王書廚鉥心刳形坦承推兵土長根生無選閑毀顯尊邪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