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遠;遙遠。 唐 吳筠 《遊仙》詩:“高真誠寥邈,道合不我遺。孰謂 姑射 遠,神人可同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徐凝》:“忽自星沉,千載寥邈,後之學者,往往繼踵芳塵,文華偉傑,義逼雲天。”
(2).稀少。 明 宋濂 《贈李子貞序》:“昔天下盛時,文學行義之士,多出於 江 淮 以北,今豈異於昔哉,何其寥邈而未之見也?” 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近百年來,高風寥邈矣,而先生獨奮發於陳編蠧簡之中,成之以勇邁不回之氣,佐之以堅苦廉毅之操。”
寥邈(liáo miǎo)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學或書面語中,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部分:
“寥”的本義
指空間上的空曠、稀少或寂靜。如《說文解字》釋“寥”為“空虛也”,引申為稀少、寂寥。例如“寥廓”形容天空廣闊,“寥寥無幾”表示數量極少。
“邈”的本義
指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久遠。《說文解字》釋“邈”為“遠也”。如“邈遠”形容距離漫長,“邈若山河”比喻相隔遙遠。
合成詞“寥邈”的釋義
綜合二字含義,“寥邈”主要形容以下兩種意境:
例:李白《古風》其五:“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裡,邈爾與世絕。” 雖未直用“寥邈”,但“邈爾”意境相通,描繪山勢高遠、隔絕塵世的空間感(引自《李太白全集》)。
例:謝靈運《七裡濑》:“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诮。” 其超然物外的情懷,暗含對遠古精神境界的“寥邈”追慕(參考《謝靈運集校注》)。
權威辭書釋義佐證
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
“寥邈”:高遠;遙遠。亦指平庸。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14931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寥邈”,但對構詞語素“寥”與“邈”的釋義(“寥”:空曠,寂靜;“邈”:遙遠)可間接支持其合成詞的空間與時間指向。
“寥邈”是一個承載古典美學意蘊的詞彙,凝練地表達了時空上的蒼茫、悠遠與超脫感,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壯闊或精神境界的深邃。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中。
“寥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由“寥”和“邈”二字組成:
注: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
犤牛敗歲博悉餐風宿草稱铊床位钿軸豆包兜離對口瘡獨無方弼棼橑規元橫管尖嘴薄舌焦勞節威反文鏡凈絶氣倨倨連諱連章累牍六案孔目碌碡磙騾子營髳茸妙然明質墨守木秀于林懦夫盤蜿匹疇譬曉潑寒胡潛隳清劭栖遟曲鬯睿博上第商湯射箭滲淡聲波繩菲勝遇神鷹食氣铄口四大發明擡亭探覩天閨剔莊貨頹老土室午漏獻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