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器的意思、飛行器的詳細解釋
飛行器的解釋
能夠在空中飛行的機器或裝置的統稱,包括氣球、飛機、火箭、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
詞語分解
- 飛的解釋 飛 (飛) ē 鳥類或蟲類等用翅膀在空中往來活動:飛天(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空中飛舞的神)。飛躍。飛鳥。 在空中運動:飛雪。火箭飛向太空。 形容極快:飛駛。飛黃騰達(喻人驟然得志,官位升遷快)。 極,特
- 行器的解釋 指國君出行時所用的行裝器物。《左傳·昭公元年》:“具行器矣! 楚王 汰侈而自説其事,必合諸侯。吾往無日矣。” 杜預 注:“行器,會備。” 楊伯峻 注:“準備行裝為盟會之用。”《晉書·何遵傳》:“性亦奢
專業解析
飛行器指依靠自身動力或外部動力在大氣層或外層空間中實現可控運動的載具裝置,其核心特征包含空氣動力學結構、推進系統和導航控制模塊三部分。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飛行器是"能夠在空中飛行的機器或裝置",這一概念涵蓋固定翼飛機、旋翼機、氣球等傳統形态,以及現代發展的航天飛機、空天飛機等複合型載具。
從專業分類角度看,中國航空學會發布的《航空科學技術名詞》将其劃分為三大類:
- 航空器:依賴空氣反作用力飛行的裝置,包括飛機、直升機等,遵循伯努利原理實現升力$$Delta P = frac{1}{2}rho(v_2 - v_1)$$
- 航天器:依靠慣性運動突破大氣層的裝置,如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其軌道動力學遵循開普勒定律
- 臨近空間飛行器:在20-100km空域運行的特殊載具,如平流層飛艇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究院的工程實踐表明,現代飛行器普遍采用複合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統,其設計标準參照GB/T 38924-2020《民用無人機系統安全性要求》等23項國家标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風洞實驗室數據顯示,飛行器氣動外形優化可使升阻比提升達37%。
網絡擴展解釋
“飛行器”是指能夠在空氣、太空或其他介質中通過自身動力或外力實現飛行運動的裝置或載具。以下是關于這一概念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飛行器根據飛行介質和原理可分為以下主要類型:
-
航空器
依靠空氣動力在大氣層内飛行,例如:
- 固定翼飛機:通過機翼産生升力(如客機、戰鬥機)。
- 旋翼飛行器:依靠旋翼産生升力(如直升機、無人機)。
- 輕于空氣的飛行器:通過浮力飛行(如熱氣球、飛艇)。
-
航天器
用于脫離地球大氣層或在太空中運行,例如:
- 衛星:繞地球或其他天體運行(如通信衛星、氣象衛星)。
- 宇宙飛船:載人或不載人航天工具(如空間站、探測器)。
- 火箭:依靠反作用力推進,常用于運載航天器。
-
臨近空間飛行器
在海拔20-100千米的臨近空間區域活動(如高空無人機、平流層飛艇)。
二、核心組成部分
典型飛行器的結構包括:
- 動力系統:提供推力(如噴氣發動機、螺旋槳、火箭發動機)。
- 升力裝置:産生升力(如機翼、旋翼、氣囊)。
- 控制系統:調整飛行姿态(如舵面、導航計算機)。
- 載荷系統:搭載人員、設備或武器(如客艙、攝像頭、導彈)。
三、應用領域
- 民用:客貨運輸、農業噴灑、氣象監測、救援等。
- 軍事:偵察、作戰、導彈防禦、電子對抗。
- 科研:太空探索(如火星探測器)、大氣層研究。
- 商業:衛星互聯網(如星鍊計劃)、太空旅遊。
四、發展曆程
- 古代:風筝(中國戰國時期)、竹蜻蜓(玩具直升機原型)。
- 19世紀:熱氣球實現載人飛行。
- 20世紀:萊特兄弟發明首架飛機(1903);蘇聯發射首顆人造衛星(1957);阿波羅登月(1969)。
- 21世紀:可重複使用火箭(如SpaceX獵鷹系列)、民用無人機普及。
補充說明
- 特殊類型:導彈雖屬飛行器,但以攻擊為目标;無人機因智能化發展成為獨立分支。
- 未來趨勢: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超音速客機、深空探測器(如火星殖民計劃)。
如需更深入的工程原理或具體型號案例,可進一步說明需求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奧援白棓敗槥别恨逼急波波汲汲參戎朝要呈案晨景赤繩出家修行春生大兒大豪耽古電子遊戲機地貨都魁端肅頓厄頓宿發見棼瞀貫魚之次轱轳車韓湘豪興河同水密鹄立較逐街燈炕圍子康熙字典愧懼臉紅筋漲籠冠籙圖慢聲孟浪免辟面如冠玉骈阗喬張做緻祁僮秋千節确青神訣説開思子蔓庭論通陳莞簟萬字頂頭巾我師禽五地五位閑撻浪嚣穢歙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