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頭。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乾撞殺 鄭恒 那村厮!牙關緊,氣堵了咽喉;腦袋裂,血污了階址。” 元 石德玉 《紫雲庭》第一折:“我但有些卧枕着牀腦袋疼,他委實卻也心内驚。”《水浒傳》第七七回:“近船來的,一棹竿一個,太陽上着的,腦袋上着的,面門上着的,都打下水去了。”《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好囚攮的!在哪兒呢?讓我瞧瞧他幾顆腦袋。” 廖沫沙 《<馀燼集>自序》:“﹝高帽子﹞戴上一頂,被風吹落一頂,總套不住我這小小的腦袋。”
(2).猶腦筋。 茅盾 《喜劇》:“他的衣袋裡已經沒有四個銅子,他的腦袋裡卻裝滿了疑問。”參見“ 腦筋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腦袋漢語 快速查詢。
“腦袋”是漢語口語中常用的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人或動物的頭部,包含頭骨、大腦、五官等生理結構。例如:“他摸了摸自己的腦袋。”
“腦袋”更口語化且帶情感色彩,而“頭”更中性,適用于正式場合(如醫學描述“頭部受傷”)。
部分方言或文學中,“腦袋”可象征生命、個性甚至命運,如“保住腦袋”指避免災禍。
若需進一步探讨方言用法或具體語境案例,可提供更多信息。
腦袋是指人或動物頭部的一部分,包括大腦和頭骨。
腦袋的拆分部首是月,根據漢字的結構,拆分部首在左邊,所以部首在左邊,右邊的部分就是偏旁部首,腦袋的偏旁部首是⺼。
腦袋總共有10個筆畫。
腦袋在古漢語中稱為“腦神”,後來簡化為“腦”,再加上“袋”字,表示裝在袋子裡面,引申為指人的頭部。
腦袋的繁體字為「腦袋」。
在古代漢字中,腦袋的寫法較為繁複,用的是字形相近的「髟」和「蚤」,表示腦袋裡面的頭發和虱子。
1. 他拍了拍自己的腦袋,終于想起來他丢了鑰匙。
2. 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用小手指戳戳彼此的腦袋,嬉笑不止。
腦海、腦細胞、腦力、腦瓜、腦子、腦門
頭、腦
腹部、胸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