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太師槅 ”。一種窗棂中間密、上下疏的舊式窗子。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秦太師 作相時……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餘作疎櫺,謂之‘太師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玩具·物帶人號》:“窗之中密而上下疎者,名‘太師槅’。”
“太師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背景:
基本含義
指一種窗棂中間密集、上下稀疏的舊式窗子,主要用于形容權貴的居所。在成語中,它被引申為象征權勢顯赫的人物(如官僚權臣),比喻地位尊崇、影響力大的人。
結構與别稱
其特點是窗格設計獨特,中間部分較密,上下較疏,宋代稱為“太師窗”,明代也稱“太師槅”。據記載,這種窗式可能與宋代權臣秦桧(曾官至太師)的府邸設計有關,故得名。
曆史背景
最早出現于明代,原指太師(皇帝重要輔臣)府邸的窗戶,因其裝飾豪華、形制特殊,逐漸成為權臣的象征。宋代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提及秦桧宅第的窗式,明代沈德符《野獲編》也有相關記載。
成語用法
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政治、商業等領域中地位顯赫的人物,例如:“他雖無官職,卻如太師窗般掌控全局。”
總結來看,“太師窗”既是一種古代建築樣式,也是權力象征的隱喻,融合了曆史典故與文化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老學庵筆記》等古籍。
太師窗(tài shī chuāng),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具有以下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太(tài):夫部,9筆
師(shī):左右結構,10筆
窗(chuāng):穴部,11筆
來源:
太師窗一詞最早見于明代李時中的詩作《黃山道中題梽子崗》中:“豪家紛跄陳大夫,倚檐太師窗。”這裡用來描述人家的府邸。
繁體:
太師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太師窗的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在行書或草書中,可能出現一些變體。
例句:
1. 這座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有一個巨大的太師窗。
2. 模特站在大宅門前的太師窗下,優雅地張望着遠處的風景。
組詞:
太師椅、窗紗、太監、窗簾
近義詞:
大窗戶、陽台窗、庭院窗
反義詞:
小窗戶、門窗、暗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