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究事物之理。《後漢書·胡廣傳》:“﹝ 廣 ﹞博物洽聞,探頤窮理。”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甄墳索之淵奧,該前言以窮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宮便殿奏劄二》:“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 章炳麟 《與鄧實書》:“故篇章無計簿之用,文辯非窮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為絶焉。”參見“ 窮理盡性 ”。
“窮理”是中國哲學及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為窮究事物的本質與規律。以下從不同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窮理”由“窮”(深入探究)和“理”(事物的道理、規律)組成,字面意為徹底研究事物的原理。在《後漢書》《抱樸子》等古籍中,常指通過學問與實踐探索真理的過程,如“探頤窮理”(《後漢書·胡廣傳》)。
儒家視角
程朱理學将“窮理”與道德修養結合,提出“居敬窮理”的修養方法,主張通過恭敬自持的态度探究萬物之理,最終達到“存天理,滅人欲”的境界。朱熹強調:“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行宮便殿奏劄二》),将讀書與格物緻知視為窮理的主要途徑。
道家關聯
道家雖未直接使用“窮理”一詞,但其“順應自然”“返璞歸真”的思想與窮理追求本質的意圖相通(參考《查字典》造句示例)。
“窮理”強調的理性探索精神,與當代科學研究的實證态度相契合,同時蘊含對道德與自然規律的統一追求,具有跨時代的啟示價值。
《窮理》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窮”是指貧窮、缺乏的意思,“理”是指法則、原理的意思。因此,窮理的意思是指貧窮或缺乏的原因、法則或道理。
《窮理》的拆分部首是穴(xue),其中“穴”是指地洞、洞穴的意思。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3畫。
《窮理》一詞的源于古代漢語,而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窮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窮理一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其古代寫法為「窮理」,表示相同的意思。
1. 他在一番鑽研後,終于明白了貧窮的窮理。
2. 這本書闡述了金錢管理的窮理,讓人受益匪淺。
窮理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但是,可以根據上下文中的需要,搭配其他詞語來使用,如窮理分析、窮理研究等。
近義詞:貧窮的道理、窮經,均表示對貧窮或缺乏原因的探索或研究。
反義詞:富裕的道理,表示對富裕或成功的原因的探索或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