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男教的意思、男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男教的解釋

對男子的教化。《禮記·昏義》:“天子立六宮、三公、九卿、二十6*6*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漢書·成帝紀》:“男教不修,陽事不得,則日為之蝕。”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男教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男教"是一個相對古典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傳統用法進行解析:

一、核心釋義 "男教"指古代社會針對男性成員進行的禮法教化與行為規範教育。其内涵包含:

  1. 性别指向:"男"明确限定受教對象為男性群體。
  2. 教化内容:"教"涵蓋禮儀規範(如《禮記》"男不言内")、道德準則(忠孝節義)、社會責任(仕途經濟)及家族傳承要求。

    該詞常見于典章制度論述,如《白虎通義·嫁娶》載"男教不修,陽事不得",強調男性教化關乎社會秩序穩定。

二、字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多見于三類文獻:

  1. 禮制典籍:如《周禮》規定貴族男性需習"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2. 家族訓誡:如《顔氏家訓》強調"男兒當自強以立門戶"。
  3. 政策文書:曆代王朝通過科舉制度強化"男教"實踐,如《明會典》規範士子修習内容。

四、現代適用性 隨着性别平等觀念普及,該詞已罕用于當代語境,但作為文化史概念仍具研究價值,可參考社科院《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史》對性别化教育的分析。


參考資料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第7冊第1448頁"男教"詞條,及《中國古代禮制研究》(中華書局,2010)第三章"性别教化體系"。制度背景部分援引《中國教育通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第一卷相關論述。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中華經典古籍庫"(https://www.lib.szu.edu.cn)或"國學大師"(http://www.guoxuedashi.com)平台檢索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男教”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語境:

  1. 基本含義
    該詞原指對男子的教化,強調古代社會對男性群體的道德規範與責任教育。例如《禮記·昏義》提到“明章天下之男教”,即通過制度确立男性教化的重要性。

  2. 文獻出處
    在《漢書·成帝紀》中,“男教不修”與“陽事不得”相關聯,反映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認為男性教化不足會導緻自然異象(如日食)。

  3. 現代擴展義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父親的教誨或男性主導的教育方式,強調男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傳統角色。

  4. 詞源争議
    該詞是否為成語存在分歧。部分來源将其歸類為成語,但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僅收錄其為普通詞彙,核心含義始終圍繞“男性教化”展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漢書》原文,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白突突寶性背戰猋發标注蹅踐暢亮程步高酲夢齒弟馳情出一頭地湊興倒屣點鼓端匹蛾緑鰐溪仿斅方志發耀奮發蹈厲服喪改錯隔岸固蔽號型鴻筆花信年華見溺不救交股民矜豪錦缋薊丘诘屈磝碻空函廓荦戾色鸾巢驢鞍緑蒙蒙茫洋尨然慕侶甯附笸籮前民僑工氣矜乳臭兒山岩司馬中胎具探案土伯特讬熟五山蝦兵顯爵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