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薊邱 ”。古地名。在 北京 城西 德勝門 外西北隅。《史記·樂毅列傳》:“ 樂毅 報遺 燕惠王 書曰:‘ 薊丘 之植,植於 汶 篁。’” 張守節 正義:“ 幽州 薊 地西北隅,有 薊丘 。”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古迹》:“ 薊丘 ,在縣西 德勝門 外五裡西北隅,即古 薊門 也。舊有樓臺并廢,止存二土阜,旁多林木,翳鬱蒼翠,為京師八景之一,名曰‘ 薊門 煙樹’。”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薊門》:“今都城 德勝門 外有 土城關 ,相傳是古 薊門 遺址,亦曰 薊邱 。”
“薊丘”是一個曆史地名,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薊丘位于北京城西德勝門外西北隅,即今北京市西北部。根據《史記》和明代文獻記載,其具體位置在古薊城遺址附近,現僅存兩處土丘及林木景觀。
如今薊丘遺址已無完整建築,僅存土丘和部分林木,景觀以“薊門煙樹”石碑為标志,成為北京的曆史文化符號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明代地方志等曆史文獻,或實地探訪北京薊門橋附近的遺址公園。
薊丘(jì qiū)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詞彙,其中“草字頭部”(艹)是代表植物的部首,而“丘字底部”(丘)則是代表丘陵的象形部首。
根據筆畫的組成,薊丘這個詞彙共有10個筆畫。其中,“草字頭部”的筆畫數為3,表示植物的形态;而“丘字底部”的筆畫數為7,代表丘陵的形狀。通過組合這兩個部首的筆畫,形成了薊丘這個漢字。
薊丘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名山薊丘,該山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薊縣。古人通過使用“薊”和“丘”這兩個字來形容這座山的美景與壯麗,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詞彙,表示美麗的山丘。
在繁體漢字中,薊丘的寫法與簡體漢字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薊丘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簡化之前的繁體字中,“艹”字的橫筆更為彎曲,而“丘”的寫法更加方正。這種寫法更加考究筆畫的書寫順序和結構。
以下是一個使用了薊丘這個詞彙的例句:
1. 山腳下有一個薊丘,綠草如茵,風景宜人。
2. 他站在薊丘之巅,俯瞰着整個山谷的美景。
3. 這片土地上的每座薊丘都有着獨特的風貌。
與薊丘相關的組詞有:薊縣、薊門、丘陵等。
與薊丘近義詞有:山丘、丘山、高地。
與薊丘反義詞有:低谷、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