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日,以前。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意者猶今日之 姑胥 ,曩日之 會稽 也。”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曩日 西川 ,元不是臣要殺降卒。”《三國演義》第四二回:“曩日獵於 許田 時,若從吾意,可無今日之患。”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二章:“此君玉照,即曩日女郎臨别親授鄙人。”
“曩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ǎng rì,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吳越春秋》《文選》等古籍原文。
《曩日》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過去的那些日子”或“以前的時光”。它通常用來形容過去的時光或事件。
《曩日》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和“曰”,其中“日”的部首是“日”,它的拼音是“ri”,總筆畫數為4;而“曰”的部首也是“日”,拼音同樣是“ri”,它的總筆畫數為6。
《曩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在《說文解字》中有記載。在繁體字中,曩字的形狀如下:
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中,曩通常以《曰》代替現代漢字中的“曩”。例如,“曰日兮曩比周”(出自南朝宋·王通的《九日清壇歌》)。
1. 曩日的事情有時會在夢中重現。
2. 我懷念曩日在農村的生活。
1. 曩日如煙
2. 曩日往事
3. 曩日情懷
1. 以往
2. 過去
3. 往昔
1. 将來
2. 未來
3. 今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