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官驿的養馬場。 宋 蘇舜欽 《兩浙路轉運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 許 西之頓圉,歲誅旁民出薪木五萬餘,以繕鬥門。”
以下是關于“頓圉”的詳細解釋:
頓圉(拼音:dùn yǔ)指古代官驿設立的養馬場,主要用于驿站馬匹的飼養和管理。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已不常用。
宋代文獻《兩浙路轉運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提到:“許西之頓圉,歲誅旁民出薪木五萬餘,以繕鬥門。”
解讀:此例說明頓圉的維護需要征調周邊百姓的木材資源,反映了古代驿站對地方民力的依賴。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代史料或驿站相關研究文獻。
《頓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停頓”或“暫歇”。頓指暫停,圉是指寄養、圈養的背簍。此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停下來休息的狀态。
《頓圉》的拆分部首是“頁”和“囗”,分别由4、3個筆畫組成。
《頓圉》的來源較為晚近,可以追溯到現代漢字詞彙中。其在繁體字文化圈中通常保持原樣,沒有特定的繁體形式。
由于《頓圉》為現代漢字詞彙,因此在古時候并沒有特定的寫法。
1. 在工作了幾個小時之後,他覺得疲倦不已,需要找個地方休息頓圉一下。
2. 午飯後,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歡快的笑聲打破了校園的頓圉。
- 頓時:意思是“馬上”或“立刻”。
- 頓然:意思是“突然”或“忽然間”。
- 休憩:意思是“休息”或“歇息”。
- 暫停:意思是“停頓”或“中止”。
- 連續:意思是“不間斷”或“持續不斷”。
- 繼續:意思是“不停止”或“繼續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