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置日晷、漏刻以計時。《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穰苴 先馳至軍,立表下漏待 賈 。” 司馬貞 索隱:“立表,謂立木為表以視日景;下漏,謂下漏水以知刻數也。”
“立表下漏”是古代計時方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豎立日晷(表)和設置漏壺(漏)來測定時間。其中:
二、曆史出處與應用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名将司馬穰苴為嚴明軍紀,曾“立表下漏”等待遲到的莊賈,待漏壺水滴盡後按軍法處置,凸顯其精準計時與治軍嚴明。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4)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事物表面正常,實則存在隱患”。例如,引用魯僖公典故,認為鐘表底部有漏洞象征隱藏缺陷。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仍以《史記》的計時解釋為準。
建議:若用于學術或曆史語境,建議采用《史記》原始含義;若需比喻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謹慎使用。
《立表下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放下缺點,揚長避短。該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立”、“表”和“下”,筆畫分别為5、7和3。
該成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它的意思是要在立場端正、品行正直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修身養性,将自己的缺點放在一旁,展示自己的優點。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立錶下漏」。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該成語的字形相對簡單,沒有太多繁瑣的裝飾。這種簡潔的字形使得古代人們能夠更容易理解字的含義。
以下是關于“立表下漏”的例句:
1. 他總是能夠在工作中立表下漏,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 為了展示團隊的專業水平,他們立表下漏地呈現了精心策劃的項目。
以下是和“立表下漏”相關的組詞:
1. 立場:指個人或團體對某個問題的立場、觀點或态度。
2. 表現:指事物或人的外在形态、行動或表演。
以下是和“立表下漏”相關的近義詞:
1. 避實就虛:表示避開實際的問題,而去追求虛幻的東西。
2. 強化所長:表示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優勢,而不過分關注缺點。
以下是和“立表下漏”相關的反義詞:
1. 精益求精:強調對自己的要求更高,追求卓越。
2. 優點缺陷:強調要全面看待一個人或情況,包括優點和缺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