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me of an ancient sword] 亦作“昆吾”。古劍名
四大将輪四把锟铻劍,和孫大聖上前罵戰。——《西遊記》
西戎獻锟鋙之劍。——《列子·湯問》
亦作“ 錕鋘 ”。亦作“ 錕吾 ”。1.山名。《吳越春秋·夫差内傳》“兩鋘殖吾宮” 元 徐天祜 注:“刀名。 錕鋘山 出金,作刀可切玉。”參見“ 昆吾 ”。
(2).古利劍名。亦泛指寶劍。《列子·湯問》:“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獻錕鋙之劍,大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锟铻(kūn w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古劍名
指古代傳說中的寶劍名稱,以鋒利著稱。據《列子·湯問》記載,周穆王曾得西戎所獻锟铻劍,其劍“切玉如切泥”,形容其無比鋒利。此劍常與“火浣布”并提,象征神異之物。
山名引申義
源于锟铻山(今甘肅境内),因山名演變為寶劍代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锟铻”與“莫邪”并列,均指代名劍,印證其作為兵器名稱的典故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锟铻”詞條)。
字形與字義關聯
權威參考文獻
線上查閱入口(需訂閱)
中華書局《史記》點校本(可檢索“锟铻”條目)
注:古籍原文鍊接為公開學術資源平台,工具書鍊接需官方授權訪問。
“锟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列子》《西遊記》等文獻。
安昌奔頭伯有逋穢闡曜超增補廪秤象舂簸愁腸寸斷雠斂出芽刺邪巑巑宕轶倒運點金無術端操恩假封鎖牆偾轅宮極冠首衮然過亢鴻雁哀鳴黃浦江謊敲才講摩監州菁莪錦綉心腸坰外倔強硜鄙空過連長蟒緞萌茁虐谑年貨傾敗棄逝三思而後行蛇蚹奢闊生不遇時蜃精石巒束發小生睡媒司空算術宿露擡糧鶗鴂通品推賢進士婐婉午潮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