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意思、朝三暮四的詳細解釋
朝三暮四的解釋
[blow hot and cold] 原來比喻用詐術欺騙人。後來用以比喻變化多端,捉摸不定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癡兒不解榮枯事。——元· 喬吉《山坡羊·冬日寫懷》
詳細解釋
(1).《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本謂隻變名目,不變實質以欺人。後以喻變化多端或反覆無常。《舊唐書·皇甫鎛傳》:“直以性惟狡詐,言不誠實,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聖聰,足見奸邪之極。” 宋 司馬光 《乞罷免役錢狀》:“夫差役出於民,錢亦出於民。今使民出錢雇役,何異割鼻飼口?朝三暮四,於民何所利哉!” 元 喬吉 《山坡羊·冬日寫懷》曲:“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癡兒不解榮枯事。”《明史·左鼎傳》:“倘忽不加務,任掊克聚斂之臣行朝三暮四之術,民力已盡而徵發無已,民財已竭而賦斂日增。苟紓目前之急,不恤意外之虞,臣竊懼焉。”《新華文摘》1983年第8期:“他對同志對朋友坦白誠懇,平等相待,從不疾言厲色,仗勢欺人,從不朝三暮四說了話不算數。”
(2).形容數目多。 唐 《新羅國故兩朝國師教谥朗空大師白月栖雲之塔碑銘》:“來者如雲,朝三暮四。”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朝三暮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朝三暮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層面的解釋,具體如下:
1.成語來源與原始含義
出自《莊子·齊物論》,講述養猴人用栗子喂猴的故事。他最初說“早上給三個栗子,晚上給四個”,猴子們憤怒;後改為“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們卻高興。故事本意揭示“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的道理,即實質未變,僅通過調整表象就能操控他人情緒。
2.演變後的比喻意義
- 原意延伸:指用詐術欺騙人,或通過表面變化掩蓋本質。
- 現代常用義:比喻人反複無常、變化多端,常含貶義,如形容立場、計劃或态度頻繁變動。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
- 例句:
- 魯迅《燈下漫筆》:“規則不像現在那樣朝三暮四。”
- “他總是朝三暮四,難以信任。”
4.深層寓意
莊子通過故事諷刺了“因小失大”的短視行為,提醒人們關注整體而非局部變化。現代也可引申為對時間尺度或全局觀的思考,強調跳出表象看本質的重要性。
5.相關辨析
- 近義詞:反複無常、變化多端。
- 反義詞:始終如一、言而有信。
總結來看,“朝三暮四”從最初的寓言發展為兼具“欺詐手段”與“反複無常”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三暮四這個詞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意為表面上做了很多事情,但最終結果卻沒有變化。讓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朝"字由"月"部和"口"部組成,是一個4畫的漢字;"三"字則由三個重複的"人"部組成,是一個7畫的漢字;"暮"字則由"日"部和"莫"部組成,是一個12畫的漢字;"四"字是一個5畫的漢字。所以整個詞的總共有28畫。
在繁體字中,朝三暮四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朝字的繁體寫法為「朝」,三字為「三」,暮字為「暮」,四字為「四」。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以朝、三、暮、四為例,它們的古代寫法為:朝字的古代寫法為「朝」,三字的古代寫法為「叁」,暮字的古代寫法為「暮」,四字的古代寫法為「肆」。
以下是一些使用朝三暮四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總是朝三暮四地忙碌,卻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2. 這個項目一直在朝三暮四地改變,導緻進展非常緩慢。
3. 别再朝三暮四了,需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并迅速采取行動。
朝三暮四沒有組詞、近義詞、反義詞可供選擇,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特定的短語,用來描述特定的情況,難以與其他詞彙進行組合或替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