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指國都周圍百裡的地區,分近郊和遠郊。《周禮·秋官·野廬氏》:“﹝野廬氏﹞掌達國道路至于四畿,比國郊及野之道路。” 賈公彥 疏:“國郊,謂近郊、遠郊。”
(2).指國之邊境。《晏子春秋·雜上二七》:“﹝ 景公 ﹞乘馹而自追 晏子 ,及之國郊,請而反之。” 張純一 校注引 高誘 曰:“郊,境也。”
“國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綜合說明 該詞體現了古代行政區劃的空間層次,既包含都城周邊的行政管轄範圍(如《周禮》中提到的道路管理職責),也延伸至疆域邊界概念。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例如在禮儀制度中多指近郊/遠郊,而在涉及軍事或外交時則偏向邊境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周禮》《晏子春秋》等典籍原文。
《國郊》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國家的郊區。國家指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實體,而郊區則是指城市的外圍地區。
《國郊》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囗”和“阝”,表示“圍牆”和“邑”。它共有11畫。
《國郊》是中國漢字的一個詞彙,由于中國曆史上的城市建設多以圍牆包圍,郊區則是城市内外的劃分。因此,漢字形成了表示這一概念的詞語《國郊》。
《國郊》的繁體字為「國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國郊》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國郊」或者「國郊」。
1. 這幅畫描繪了一個甯靜而美麗的國郊風景。
2. 城市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吞噬了周圍的國郊地區。
1. 國都:指國家的首都。
2. 郊區:指城市的外圍地區。
3. 國土:指國家的領土。
4. 郊外:指城市周邊的地區。
5. 國家:指一個獨立的國家實體。
1. 郊區
2. 郊外
1. 城市
2. 市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