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木槵子 ”。
木患子(學名: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漢語古籍中對無患子科植物無患子的傳統稱謂,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釋名與别名
木患子之名最早見于《本草綱目》,李時珍釋其源由:“古人相傳,以此木為器可厭鬼魅,故名無患”。其别名包括“鬼見愁”“油患子”,均與民間驅邪避災的信仰相關。《中華本草》記載其因種子含皂苷可制皂,故在地方方言中亦稱“肥皂樹”。
二、植物特征
據《中國植物志》描述,木患子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羽狀複葉,小葉5-8對。果實為核果,成熟時呈黃褐色,果皮富含皂素,種子黑色堅硬。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常見于低山丘陵地帶。
三、藥用與實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将其列為中品,載其果皮“主去風,洗面斑,浣衣垢”。現代研究證實其皂苷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傳統民俗中,果實串成念珠供佛教徒使用,此用途在《佛學大辭典》中有明确記載。
四、文化象征
木患子在東亞文化中被賦予驅邪納吉的寓意,如《齊民要術》提到“端午取無患枝懸門戶”,此習俗至今保留于部分南方地區。其木材因質地細膩,曆史上多用于制作木魚、算盤等器物。
木患子的詞義解釋可分為植物學含義和成語引申義兩類,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木患子是無患子(學名:Sapindus mukorossi)的别稱,具有以下特征:
在特定語境中,“木患子”被解釋為成語,形容人膽小怕事、缺乏決斷力,由“木”(喻指呆闆)和“患子”(心中憂慮)組合而成。但此用法多見于部分詞典,實際文獻中較少出現,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木患子在不同地區或文獻中還有木槵子、油珠子、菩提子等别名,需注意區分同名異物的可能。
建議優先參考植物學相關釋義,成語用法需謹慎考據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無患子的應用,可查閱藥用或植物學資料。
帛蘭船操斧伐柯常規武器成緒吹風春不老黨羌彫謝地黃頓地頓悟泛說福分副官副神經府史膚受之訴高録高衢高着眼管淺瞽蔔汩殁橫睇黃帶子火光獸金斷觿決錦心繡腹卷伴覺場絶然隽絕舉衆亢強克儉狂瞽之言拉拉隊林網馬驿妙舞抹摋木印泥瓦匠陴堞蜣蜋轉丸敲詐七穆阙蝕山阙省耕市場機制收堂客樞秘順親説大口私署私帑貼承物盡其用香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