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抹摋的意思、抹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抹摋的解釋

亦作“ 抹殺 ”。亦作“ 抹煞 ”。勾銷;掃滅。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唯其大翫於詞而與世抹摋,人皆劫劫,我獨有餘。” 馬其昶 集注引 何焯 曰:“言其翫詞而抹摋名利,故人所徵逐,處之裕如。” 明 陳與郊 《義犬》第五出:“抹摋了三朝報國兒,埋沒了萬卷傳家計。” 清 黃軒祖 《遊梁瑣記·顧加蘅》:“生審之,慚怒曰:‘吾此聯豈抹煞一郡人,傖奴何得無禮?’” 茅盾 《色盲》二:“然而近來和她更疏遠這事實,也不能抹煞。”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四章:“風頭主義也罷,愛國主義也罷,可他實實在在幹出成績來,這點不能抹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抹摋”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基本含義

  1. 勾銷、消除
    這是“抹摋”最常見的含義,同“抹殺”或“抹煞”,表示徹底清除、否定或掩蓋某事物。例如:

    • 唐代韓愈在《貞曜先生墓志銘》中寫道:“唯其大翫於詞而與世抹摋”,意為詩人沉醉于詞句創作而摒棄世俗名利。
    • 清代黃軒祖《遊梁瑣記》中也有“豈抹煞一郡人”的用法,指否定某一群體的價值。
  2. 表面光潔、整潔
    部分詞典提到,“抹摋”可形容事物表面光潔無瑕,如房間或文件整潔有序(此義項較少見,可能為引申義或誤傳)。


詞源與用法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抹摋”已極少使用,多被“抹殺”替代,例如“抹殺事實”“曆史不容抹殺”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抹摋(māsà)的意思

抹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手或物體輕輕地擦拭或抹去。它常用來形容清除或清潔東西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抹摋這個詞的部首是手,并且總共包含了1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抹摋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沒有具體的起源和來源。在繁體字中,抹摋的寫法是「抹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抹摋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目前沒有相關的古代文獻記載,我們無法确認确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1. 她拿起毛巾,輕輕地抹摋着桌子上的水漬。

2. 他用手指抹摋了一下眼角的淚水,努力讓自己笑出聲來。

組詞

抹布、抹殺、抹黑、擦拭、擦淨

近義詞

擦拭、擦淨、拭除

反義詞

塗抹、塗污、塗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