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印的意思、木印的詳細解釋
木印的解釋
木質的印章。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印章制度》:“《通典》雲: 北齊 有木印,長一尺,廣二寸五分。背上為鼻鈕,長九寸,厚一寸,廣七分,腹下隱起篆文,曰‘督攝萬幾’。”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 印的解釋 印 ì 圖章,戳記:印章。印玺。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 痕迹: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 * 的一種,全稱“印印錢”)。 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
網絡擴展解釋
“木印”一詞的基本含義為木質的印章,但其在不同語境下的引申含義和文化内涵較為豐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面含義
木印最初指由木材雕刻而成的印章,使用時蘸取墨水後按壓在紙張等載體上形成印記。曆史上,北齊時期已有明确記載,如《辍耕錄·印章制度》提到木印的形制:“長一尺,廣二寸五分,背有鼻鈕,腹下刻篆文‘督攝萬幾’”。
二、比喻意義
在成語使用中,木印被賦予低調、不張揚的象征意義,形容為人謙遜、做事不留痕迹。例如:
- 形容工作中默默付出、不炫耀成績的人;
- 描述處理事務時保持謹慎,避免引起過度關注的态度。
三、曆史與文物實例
木印在古代社會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 行政用途:如北齊官方木印用于重要文書;
- 經濟憑證:豫鄂邊區建設銀行曾使用木印版制作貨币;
- 考古發現:遺址出土的魏晉畫像磚、木尺等文物中,木印作為陪葬品或實用工具出現。
四、文化延伸
木印的質樸特性使其成為傳統文化中“含蓄”美學的代表,與玉石、金屬印章的華麗形成對比,更強調内在的實用性。
“木印”既指具體的木質印章實物,也承載着中華文化中謙遜内斂的價值觀。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印章制度或相關文物,可參考《通典》《辍耕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印》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用木質制作的印章或者木闆上的印刻。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木(mù)和印(yìn)。部首是木(mù),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筆畫是6畫,其中木部3畫,印部3畫。
《木印》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它起源于古代印章制作工藝。在古代,人們常常将文字刻在木頭上,制作成木印。木印的制作方式比較簡單,隻需将文字刻在木塊的平面上,然後用來印刷。這種印章在古代被廣泛使用,具有重要的印刷作用。
在繁體中,木印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一些筆畫的順序和形狀。然而,《木印》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并無明顯的差異,因為它的構成部分都是常用的字。
以下是一些使用《木印》的例句:
1. 他用木印在紙上蓋上自己的名字。
2. 這個古代文物上有一枚非常精美的木印。
3. 我們可以将你的名字刻在一個木印上,作為禮物送給你。
一些與《木印》相關的組詞包括:木刻、印章、印刷、印記等。
近義詞可以是:木版、木闆、木章,這些詞都指代類似于木印的木質印章或印刻。
反義詞則可以是:金印、銀印,這些詞指代用金屬或銀質制作的印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