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斷觿決的意思、金斷觿決的詳細解釋
金斷觿決的解釋
如同金屬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錐子解結。形容決斷迅速。 清 錢謙益 《複李叔則書》:“ 叔則 不以此時金斷觿決,示鬥極于中流,而又奚待與?”
詞語分解
- 金斷的解釋 比喻意志堅決。語本《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孔穎達 疏:“金是堅剛之物,能斷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 元 許有壬 《送馬明初教授南歸二十韻》:“心既同金斷,膠因向漆投。” 明 何景
- 決的解釋 決 é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決江疏河”。 堤岸被水沖開:決口。潰決。 斷定,拿定主意:決定。決斷。決計。決然。決勝。決議。猶豫不決。 一定(用在否定詞前):決不後退。 決定最後勝敗:決賽。決戰。
網絡擴展解釋
“金斷觿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 duàn xī jué,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如下:
基本解釋
該成語形容決斷迅速且果斷,如同金屬刀斧砍物般利落,又似骨制錐子解結般精準。其核心意義強調處理事務時毫不猶豫、幹脆利落的決策能力。
出處與結構
- 出處:最早見于清代錢謙益的《複李叔則書》:“叔則不以此時金斷觿決,示鬥極于中流,而又奚待與?”。
- 字詞解析:
- 金:指金屬制成的刀斧,象征果斷的力度;
- 觿(xī):古代用骨頭制作的解繩結工具,比喻解決問題的巧妙;
- 斷、決:均表示決斷、裁決的動作。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形容處事風格,如:“他行事向來金斷觿決,令人信服。”
- 近義詞:斬釘截鐵、當機立斷。
- 反義詞:優柔寡斷、舉棋不定。
注意事項
- 部分來源(如)誤将“觿”解釋為“財物裁決”,與主流釋義不符,需以高權威性資料為準。
-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口語中更常見“果斷”“雷厲風行”等替代詞。
如需更完整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斷觿決的意思
《金斷觿決》是指在古代法律制度中,用金子做為量刑的标準,斷定犯罪行為并做出判決的一種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斷觿決》的部首拆分為:钅+斷+觿,其中钅為金的部首。
《金斷觿決》的總筆畫為:45畫。
來源和繁體
《金斷觿決》源于中國古代的刑法制度,具體使用和起源的時間已不詳。
目前未發現《金斷觿決》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時期,《金斷觿決》字的書寫形式可能存在變化。
例句
1. 在《紅樓夢》中,賈母要罰寶玉每日繡《金斷觿決》以示警戒。
2. 《金斷觿決》在古代是一種比較公正的刑法方法。
組詞
金字拆分:金牌、金杯、金戈鐵馬。
斷字拆分:斷腸、斷定、斷言。
觿字拆分:觿尾、觿決、觿槍。
近義詞
金判斷、金定罪、金審判。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