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服中之麻绖、苴杖。《北史·周紀上·明帝》:“文武百官,各權辟麻苴,以素服從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嗤鄙·王上舍刻木》:“至丙申年, 孝安皇太後 升遐, 王 ( 王彜則 )亦制縗冠麻苴,被之木人,牽以哀臨,尤可駭異。”
“麻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喪葬語境,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文獻例證
現代使用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需注意,因搜索結果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禮記》等權威典籍以确認細節。
《麻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麻子編成的一種鳥籠。
《麻苴》的部首是草字頭,由草字頭和木字旁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麻苴》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的“麻”字指的是麻布、麻子,而“苴”則指的是編成的容器。由此組合起來,意味着用麻子編制而成的一種鳥籠。
繁體字形“麻踀”也可以用來表示《麻苴》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麻苴》這個詞,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沒有太大差别。
1. 他家裡養了一隻玳瑁鳥,放在漂亮的麻苴裡。
2. 村裡有個老人喜歡悠閑地做麻苴。
麻木、麻布、苴席、苴裙、苴袍
竹籠、木籠
鳥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