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規的意思、末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規的解釋

猶下策。《後漢書·馬援傳》:“ 章邯 畏口而奔 楚 , 燕 将據 聊 而不下,豈其甘心末規哉?悼巧言之傷類也。” 李賢 注:“末規,猶下計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末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ò guī,其核心含義為“下策”。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末規”指不完善的、次要的計策或策略,常用于形容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例如《後漢書·馬援傳》中提到:“豈其甘心末規哉?”李賢注明确解釋為“末規,猶下計也”。


二、出處與例句

  1. 古籍引用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據聊而不下,豈其甘心末規哉?”(意為:章邯因畏懼流言投奔楚國,燕将因固守聊城而未能攻下,這難道是他們甘願選擇下策嗎?)。

  2. 現代釋義
    強調在複雜情境中,因客觀限制或權衡利弊而采取次要策略,帶有無奈或退而求其次的意味。


三、字義分解

兩字組合後,“末規”字面可理解為“次要的策略”。


四、使用場景與注意


“末規”是古漢語中表示“下策”的書面用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及相關權威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規

“末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末和規。末是字的上部分,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它表示樹梢或者指字的上半部分。規是字的下部分,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它表示繩索的末端或者指字的下半部分。所以,末規的含義可以理解為指字的一部分,其中末表示字的上半部分,規表示字的下半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末規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有關,而木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木材或樹有關的事物。

末規的筆畫數為11畫,也就是說,你需要畫11個筆畫才能完成這個字。

來源

末規是一個現代漢字,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漢字形狀複雜,有很多變體。末規這個字在古代以不同的形态出現,但現代漢字規範化後,末規這個形态被統一規定。

繁體

末規在繁體中的形态與簡體相同,沒有任何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末規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并不是現代的樣子,具體的古代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獻和古代字書。

例句

1.他的字寫得非常工整,每個字的末規都很标準。

2.書法作品中,末規的形态要符合規範。

組詞

末寫、規範、規則、末端

近義詞

末尾、末端、末梢

反義詞

首端、首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