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奪的意思、鈔奪的詳細解釋
鈔奪的解釋
搶劫掠奪。《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 瓚 誣 虞 欲稱尊號,脅 訓 斬 虞 ”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虞 所賞賜, 瓚 輒鈔奪。”《新五代史·雜傳·盧文進》:“自 瓦橋關 至 幽州 ,嚴兵斥候,常苦鈔奪。” 宋 秦觀 《邊防上》:“饋運則有鈔奪之虞,是以苦其難守也。”
詞語分解
- 鈔的解釋 鈔 (鈔) ā 同“抄”。 紙币:鈔票。現鈔。兌換外鈔。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奪的解釋 奪 (奪) 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僴 )詞奪理。 争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
網絡擴展解釋
“鈔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解釋:
基本解釋
鈔奪(拼音:chāo duó)意為搶劫、掠奪。該詞為動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以暴力手段強取財物或資源的行為。
出處與例句
-
《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
裴松之注引晉代孫盛《魏氏春秋》記載:“虞所賞賜,瓚辄鈔奪”,指公孫瓒搶奪他人財物。
-
《新五代史·雜傳·盧文進》
描述邊境軍事沖突時提到“嚴兵斥候,常苦鈔奪”,反映戰争中的資源掠奪現象。
-
宋代秦觀《邊防上》
提及“饋運則有鈔奪之虞”,說明古代運輸物資時需防範劫掠風險。
其他信息
- 詞源:“鈔”通“抄”,本義為“掠取”;“奪”即“強取”,二字組合強化暴力奪取的語義。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場景。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注釋,可參考《魏氏春秋》《新五代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鈔奪(chāo duó)這個詞是指通過暴力手段奪取財物的行為。鈔奪的部首可以拆分為钅(金)和兌(兌),表示用金錢兌換。鈔奪的筆畫數為15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描述盜賊或劫匪搶劫他人財物的行為。
鈔奪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鈔奪。古時候,漢字寫法多有變化,鈔奪則沒有例外。早期的漢字寫法多帶有象形或會意的特點,隨着時代的變遷,漢字的結構和形态也發生着變化。
例句:
1. 他參與了一起鈔奪案件。
2. 這個村莊經常發生鈔奪事件,民不聊生。
鈔奪的近義詞有劫奪、掠奪、搶劫等,這些詞都指使用暴力手段奪取財物。反義詞則可以是贈予、捐贈等詞,表示無暴力并主動給予財物。
組詞:
1. 鈔款:指用于支付的貨币。
2. 奪取:通過争搶或戰争等手段取得。
3. 鈔票:用于貨币交易的紙張。
以上就是關于鈔奪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