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慷的意思、慨慷的詳細解釋
慨慷的解釋
亦作“ 慨忼 ”。1.感慨。 晉 左思 《雜詩》:“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宋 陸遊 《初夏休日園中閑賦》詩:“良時動人懷,東望一慨慷。” 清 姚鼐 《瞻園松石歌為陳東浦方伯作》:“人事興衰變倏忽,古蹟銷磨多慨慷。”
(2).情緒激昂。 晉 成公綏 《嘯賦》:“時幽散而将絶,中矯厲而慨慷。” 宋 文天祥 《白溝河》詩:“思公有奇節,一死何慨慷!” 清 顧炎武 《哭楊主事廷樞》詩:“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 清 周永铨 《義卒行》:“翻然出門去,意氣何慨慷!”
詞語分解
- 慨的解釋 慨 ǎ 情緒激昂,憤激:憤慨。慷慨。 歎息,歎氣:慨歎。感慨。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諾。慨然。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慷的解釋 慷 ā 〔慷慨〕a.情緒激昂,如“慷慷激昂”;b.待人熱誠,願意用財物幫助人,如“為人慷慷大方”。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慨慷"是一個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作為形容詞使用,形容人情緒激昂、充滿正氣,或行為豪邁、不拘小節的樣子。它通常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多用于褒義語境。
-
基礎釋義:
- 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指人内心激憤不平,情緒高漲,常因正義感或不平事而表現出來。例如:"他談起國事,言辭慨慷,令人動容。"(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行為豪邁大方,不吝啬: 形容人性格豪爽,在言語、行動或財物上表現得大方、不吝惜。例如:"他為人慨慷,常常解囊相助。"(來源:同上,《現代漢語詞典》)
-
詞源與演變:
- "慨慷"是一個連綿詞(或稱聯綿詞),由"慨"和"慷"兩個音節組成,它們意義相近,合起來使用以加強語氣和表達效果。
- "慨"本義指歎息、感慨,引申為憤激、激昂。
- "慷"本義指情緒激昂,引申為大方、不吝啬。
- 兩者結合,"慨慷"更強調一種因内心強烈情感(如正義感、不平、豪情)而外顯的激昂、豪邁狀态。在古代漢語中,"慨慷"(或寫作"慷慨")更為常用,意義與現代基本相同,常出現在詩詞歌賦中表達壯志豪情或悲憤之情。(來源: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4.)
-
文學與經典用例:
-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非常常見,是表達英雄氣概、悲壯情懷的常用詞。最著名的例子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這裡的"慨慷"(寫作"慷慨")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内心激蕩、憂思深重的英雄情懷。(來源:古詩文網 - 曹操《短歌行》)此例證充分體現了"慨慷"一詞在描繪深沉激昂情感方面的經典用法。
總結來說,"慨慷"一詞核心含義在于描繪一種由内在強烈情感(正義、不平、豪情)驅動而表現出的激昂、豪邁的精神狀态或行為方式,既包含情感上的憤激不平,也包含行為上的豪爽大方。 因此,理解"慨慷"需結合其情感内核與外在表現的雙重性。
網絡擴展解釋
“慨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慨慷”主要形容情感激動、豪情壯志的狀态,既可表示内心的感慨,也可指情緒激昂、充滿熱情的樣子。
2.詳細解釋
- 感慨:多用于表達對人生、時局或境遇的深沉感歎。例如晉代左思《雜詩》中“歲暮常慨慷”,宋代陸遊詩“東望一慨慷”,均體現對時光流逝或世事變遷的感慨。
- 情緒激昂:強調情感外露的豪邁與激烈。如成公綏《嘯賦》中“中矯厲而慨慷”,文天祥《白溝河》詩“一死何慨慷”,均展現慷慨激昂的氣概。
3.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常見于詩詞、散文中,增強情感表達。
- 日常表達:用于贊美他人志向高遠或情感真摯,如“他言辭慨慷,令人動容”。
4.例句參考
- 現代例句:“雲舒千鶴,地闊天寬;文明中華,意氣慨慷”。
- 古典例句:“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左思)。
5.其他說明
- 異體寫法:亦作“慨忼”。
- 近義詞:慷慨激昂、豪情壯志;反義詞:無動于衷、冷漠淡然。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雜詩》《嘯賦》等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骸六藏暴徵北芒藏頭亢腦超手回廊出入将相毳囊麤衣打掉得勝抖戰沸沸粉邊細絲觀成國際公制寒片轟隆隆花片火筷子火熱嚼吃即代戒晨劫竊矜存荊玉舊雨重逢酒中八仙幾政颶風科任科枝冷字令顔靈異林西遺址驢馬債抹膩盤木朽株七八成,七八成兒七思八想期運撒花散話散悶消愁三雅池霜晖屬部恕心私器訴事天閣通約頑麻霧霭無隄誣己獻曝硝基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