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摩诘的意思、摩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摩诘的解釋

(1). 維摩诘 (梵語vimalakīrti)的省稱。意譯為“淨名”或“無垢稱”。《維摩經》中說 維摩诘 是 毘耶離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釋迦牟尼 同時,善于應機化導。曾經以稱病為由,向 釋迦佛 遣來問訊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師利 等宣揚大乘深義,為佛典中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 宋 蘇轍 《謝人惠千葉牡丹》詩:“天女要知 摩詰 病,銀瓶滿送 洛陽 春。” 宋 陸遊 《病中作》詩:“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窮著書。”

(2).指 唐 王維 。 維 字 摩诘 。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按畫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為南宗創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摩诘"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兩個維度解析:

一、佛教梵語源流 該詞音譯自梵語"Vimalakīrti",漢譯為"維摩诘",意為"淨名"或"無垢稱"(《佛學大辭典》,上海書店出版社)。作為佛教重要人物,維摩诘居士以智慧辯才著稱,《維摩诘經》記載其通過示現病相闡釋"煩惱即菩提"的哲理,形成大乘佛教"不二法門"的核心思想。

二、文學名人指稱 唐代詩人王維(701-761)取"摩诘"為號,源于其母笃信佛教,将梵語名號與表字結合形成"王維字摩诘"的文化現象(《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這種命名方式體現了唐代三教融合背景下士大夫的宗教情懷,王維的山水詩創作也被後世評價為"詩中有禅"的藝術典範。

現代漢語使用中,"摩诘"常作為文化符號出現,既指代佛教哲學概念,也用于評價融合宗教意境的藝術作品。在學術研究中,該詞多出現于佛教哲學、唐代文學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辨析其指涉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摩诘”一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佛教人物:維摩诘的簡稱

  1. 來源與身份
    維摩诘(梵語Vimalakīrti)是佛教經典《維摩經》中的大乘居士,生活在釋迦牟尼佛同時代,以智慧與辯才著稱。他通過“稱病”引發佛陀弟子前來探視,借此宣揚大乘佛法,成為“辯才無礙”的象征。

  2. 意譯與象征
    其名意譯為“淨名”或“無垢稱”,強調清淨無染的境界。後世文學作品中常以“摩诘”代指佛法智慧,如宋代蘇轍詩句“天女要知摩诘病,銀瓶滿送洛陽春”。


二、唐代詩人王維的字號

  1. 人物背景
    王維(701-761年),字摩诘,號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笃信佛教,詩作融禅意于山水,被譽為“詩佛”。

  2. 名字寓意
    其字號源于維摩诘,體現了他對佛教思想的推崇。王維将禅宗意境融入詩歌創作,形成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獨特風格。


三、其他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維摩诘的佛學思想或王維的詩作,可查閱《維摩經》或《王右丞集》。

别人正在浏覽...

拜命悲端咇剝剝避雷針城堞稱歌瘳愈踹足道德文章大姒跌腳搥胸斷肢掇拾訛脫繁科風起雲湧浮穢服老該允弓人呱哒瘑瘡畫刺歡悰翦馘見性成佛較獵進稿荊南杞梓浸禮九節笻開允冷餐玲琅六六鱗蠡園漏子銮殿眉子硯夢寐不忘榠查噼裡啪啦仆齋洽歡啓寵納侮侵擾窮途之哭棄生缺短祛練神明讪妄市次筍條糖類鐵拐李脫色望色五出鹹舃笑酒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