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誅戮。《南史·宋紀上·武帝》:“ 裕 辭不獲命,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節,翦馘逋逆,蕩清京華。”
翦馘(jiǎn gu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其含義與軍事征伐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翦
本義為“剪除”“消滅”,引申為“征服”“讨伐”。如《左傳·成公十三年》載:“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翦。”
來源:《漢語大詞典》 “翦”字條
馘
指古代戰争中割取敵人左耳以計功的行為。《說文解字》釋:“馘,軍戰斷耳也。”後泛指“殺敵獻功”。
來源:《說文解字注》 “馘”字條
翦馘 為動賓結構,意為:
剪除敵人并割取其耳以獻功,即通過武力征讨消滅敵對勢力,并以此彰顯戰功。
例證:
《後漢書·文苑傳》載:“翦馘兇逆,清掃疆場。”
來源:《後漢書》卷八十下
《晉書·劉琨傳》
“雖不能翦馘以安社稷,猶當固守以報國恩。”
此處指未能通過武力徹底剿滅敵人以安定國家。
來源:《晉書》卷六十二
《宋書·索虜傳》
“将軍翦馘枭雄,威震朔野。”
描述将領征伐強敵、威震邊疆的功績。
來源:《宋書》卷九十五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翦馘”釋義條目(第7冊,第1513頁)
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注:此為官方線上平台,内容需訂閱訪問)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翦”“馘”分釋及複合詞用例
鍊接:商務印書館辭源檢索(官方線上資源庫)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軍事類詞彙釋義及例句
鍊接:中華書局古籍庫(需注冊查閱)
該詞屬軍事古語,現代漢語已罕用,但可見于研究古代戰争史、文獻學的專業文本中,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武力征服”與“記功彰績”的關聯性展開。
“翦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翦馘”讀作jiǎn guó,意為誅戮(即殺戮、殲滅),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戰争場景。該詞由兩個單字複合構成:
用法示例
典型用例出自《南史·宋紀上·武帝》:“裕辭不獲命,遂總軍要……翦馘逋逆,蕩清京華。”此處指劉裕奉命剿滅叛逆,肅清京城。
延伸說明
若需更詳細古籍例句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史》相關章節。
鹌鹑寶雕弓襃明臂障不了緣昌明童子沖突綢子詞品篡據大和湯頂颠斷木獨舞仿格飯轍飛毛腿沸揚蚡缊覆鹿蕉脯資勾擾濠梁黑劫壞址鰗鮧健身操堅卓嘄呱家下及溺呼船濟竅飄風拘禁狂簡酪素曆塊貍物呶呶不休内侄女昵嬖披緜平聽情禅親理旗焰齲攣牲粉絲料肅省漯河貪慕通禮同仁拖青纡紫徒士烏江物盡其用詳録謝媒熙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