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衡的意思、末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衡的解释

谓观察了解事物持平公正,不带偏见。《管子·宙合》:“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末衡”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末衡”指观察或了解事物时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其中,“末”原指事物的末端或次要部分,此处引申为观察的视角;“衡”即权衡、衡量,强调持中守正的态度。

二、出处与引文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宙合》:

“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意为:内心忠诚(讂充),耳目端正(末衡),方能实现政治清明、利民安邦。

三、扩展解读

  1. 哲学内涵
    “末衡”体现了古代对认知客观性的追求,强调在观察事物时需摒弃主观偏见,以端正的态度全面审视问题(参考《管子》中的“耳目欲端”)。
  2. 现代引申
    有观点认为,“末衡”也可引申为在事情后期才进行权衡或补救,例如临时应对问题的情况(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其他相关

部分资料提到“末衡”作为人名的寓意,如姓名学中“末”属木、“衡”属土,但此解释与词语原意无直接关联。

“末衡”核心含义仍以《管子》中的“公正观察”为主,需结合古典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探讨其哲学思想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管子》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末衡是什么意思

末衡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贬义含义。它指的是在权衡事物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

末衡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末衡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木和行。其中,“木”表示与“木材”相关的事物,“行”表示行走或行为。末衡的总笔画数为12。

末衡的来源

末衡在《说文解字》中被首次记录。《说文解字》是由东汉时期的许慎所著的一部字书,对汉字的字义、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考究。

末衡的繁体

末衡的繁体字为「末衡」,没有其他变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末衡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它的写法为「末」上面画一个横,横下面再加上一个竖,竖的末端再加上一点。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末衡的例句

1. 他在利益面前末衡公平与正义。

2. 这种商人以自己的利润为第一考虑因素,总是末衡其他人的利益。

末衡的组词

1. 末衡公断:指在权衡利益时,只考虑自己的意见而不兼顾其他人的意见。

2. 不末衡私:指不只考虑自己的私利,而是注重公共利益。

末衡的近义词

1. 唯利是图:指在考虑问题时,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

2. 利己主义:指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或思想。

末衡的反义词

1. 公正:指不偏不倚,对待每个人和事物都一视同仁。

2. 顾全大局:指在权衡利益时,全面考虑所有相关方面的利益。

别人正在浏览...

拜母邦训暴缪崩倾不近人情逋孽残寒蒇功承辅吃豆腐殚精竭力箪醪投川嫡妇隄火砥绩洞冥二拇指头封皮佛心天子斧钺之诛感士跟究鬼门诡术豪商巨贾辉然婚事剑歌借补警车金粟笺即事急危卷冕军统具体榼榼啐啐快乐框架揆时度势枯枿来何暮漏巵马胡子马枥拿搪弄颦剽摘齐轸入宦屎屁直流顺指肆力松木竦神谈名通精惋骇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