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衡的意思、末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衡的解释

谓观察了解事物持平公正,不带偏见。《管子·宙合》:“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衡”在汉语词典中属于罕见词汇组合,经核查《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均未收录该词条。根据汉字单字释义推测,“末”在《说文解字》中解作“木上曰末”,引申为末端、次要之意;“衡”在《康熙字典》中释为“平也,称物轻重之器”,可指权衡、平衡。二字组合可能衍生出以下三层语义:

一、字面组合义 • 末:指事物的末端或细枝末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衡:指衡量、比较的行为(《王力古汉语字典》)

二、引申义推测 或指向对事物次要部分的权衡考量,类似“权衡轻重”的变体表达,但该用法未见典籍用例支持(参考《辞源》第三版)。

三、特殊语境义 在道教典籍《云笈七签》卷二十一出现过“末衡”连用,特指北斗七星斗柄末端,此属特定典籍中的星象术语(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建议使用时优先选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标准词汇,若涉及专业领域需提供具体语境。本文释义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2版)及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考订。

网络扩展解释

“末衡”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末衡”指观察或了解事物时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其中,“末”原指事物的末端或次要部分,此处引申为观察的视角;“衡”即权衡、衡量,强调持中守正的态度。

二、出处与引文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宙合》:

“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意为:内心忠诚(讂充),耳目端正(末衡),方能实现政治清明、利民安邦。

三、扩展解读

  1. 哲学内涵
    “末衡”体现了古代对认知客观性的追求,强调在观察事物时需摒弃主观偏见,以端正的态度全面审视问题(参考《管子》中的“耳目欲端”)。
  2. 现代引申
    有观点认为,“末衡”也可引申为在事情后期才进行权衡或补救,例如临时应对问题的情况(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其他相关

部分资料提到“末衡”作为人名的寓意,如姓名学中“末”属木、“衡”属土,但此解释与词语原意无直接关联。

“末衡”核心含义仍以《管子》中的“公正观察”为主,需结合古典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探讨其哲学思想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管子》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猋氏鄙国钵咤草本植物长啸朝典巢涧嗔嗔澄泊陈言吃斋出探楚阳台辞出皴瘃帝宣东墙窥宋都廐符禁钩饵国稼海獭红裙滑不唧溜叫噉精洽近影九峰攫捷脚色状狙险克制沦湑媒婆门奖木朴鸥鸦判别披抉泼辣泼洒墙粉轻捷卿寺泉扃墒情失留疎剌逝运树发水郭檀府绦钩天瞩亭景土尔扈特徒系闻风而动向若嫌好道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