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摩擦”
(1).物體與物體接觸并來回移動。《朱子語類》卷十七:“鏡本明,被塵垢昏之,用磨擦之工,其明始現。” 清 薛福成 《妥籌保護浙東新築炮台疏》:“新式利器,必得熟手善為照料,磨擦光亮,方免鏽壞誤事。” 巴金 《家》二:“她剛走出門,便聽見麻将牌在桌子上磨擦的聲音。”
(2).琢磨;反複研究。《朱子語類》卷二四:“且如一件事,一人如此説自家也見未得,須是大家都説出來,這裡方見得果是如何。這裡方可以将衆多之説相磨擦,這裡方見得疑殆分明。”《朱子語類》卷一二六:“隻是佛氏磨擦得這心極精細,如一塊物事,剝了一重皮,又剝一重皮,至剝到極盡無可剝處。”
(3).個人、團體、黨派之間的矛盾、沖突。 毛6*澤6*東 《克服投降危險,力争時局好轉》:“加緊全國團結,消滅内部磨擦。” 草明 《乘風破浪》五:“他和她在私人生活上的磨擦已經夠傷腦筋的了,犯不着再和她在不相幹的事情上争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磨擦漢語 快速查詢。
“磨擦”是“摩擦”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完全相同。以下從物理和日常語境分别解釋:
一、物理學的摩擦 指物體接觸面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分為:
計算公式為:
$$
F_f = mu cdot F_N
$$
其中$mu$為摩擦系數,$F_N$為法向力。
二、日常用語中的比喻 形容人際或事物間的矛盾沖突:
注意:在正式文本中建議使用标準寫法“摩擦”,特殊語境(如文學修辭)可使用“磨擦”增強表現力。
磨擦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磨和擦。
磨擦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石(磨字的部首)和手(擦字的部首),分别表示與石頭和手有關。
石字的筆畫數是5畫(丆、一、一、一、一),而擦字的筆畫數是13畫(扌、寸、又、正、攵、十、十、十、夕、十、一、一、一)。
磨擦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把磨和擦兩個動作合在一起而成的。磨是用研磨工具磨碎物體表面的動作,擦則是用手或其他物體摩擦物體表面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磨字的形狀會稍微有所變化,有一橫和一點放在“麻”的頂部;而擦字的形狀則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磨字是将石字旁邊放置一個“毛”,表示石頭表面受到磨損的樣子;擦字則是将手字旁邊放置一個“巾”,表示用手摩擦。
一些常見的例句中出現磨擦這個詞的用法:
1. 他用砂紙在木闆上磨擦,使得表面變得光滑。
2. 孩子們在操場上追逐嬉戲,身體之間時不時地産生磨擦聲。
除了磨擦,還有一些與此詞意相關的組詞,如磨石、磨盤、擦身而過等。
磨擦的近義詞有研磨、摩擦、擦拭等,它們都指涉到物體表面的磨損或摩擦活動。
磨擦的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彙,但可以用光滑、潤滑等詞彙來表示與磨擦相反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