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五陳 ”。
“五陣”是中國古代軍事術語,主要指五種特定的兵陣組合或部署方式。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五陣通常指“兩、伍、專、參、偏”五種兵陣組合,主要用于步兵戰術部署。這一概念最早見于春秋時期,如《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晉國魏舒“毀車為行”時采用此陣型。其具體結構為:
魏舒方陣(公元前541年)
晉國将領魏舒在與狄人交戰時,因地形限制棄用車戰,改用步兵五陣。該陣型以靈活機動為特點,總兵力約23250人,通過不同兵力的分工協作實現攻守平衡。
孫膑陣法中的五陣
戰國時期孫膑提出的“十陣”中,包含方陣、圓陣、錐行陣、雁行陣、鈎行陣五種基本陣形。這些陣形通過變換隊形迷惑敵軍,例如:
“五陣”一詞在不同曆史階段有不同内涵,但其核心始終圍繞古代步兵戰術的隊形部署。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陣型演變或實戰案例,可參考《左傳》《孫膑兵法》等原始文獻。
《五陣》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五(wǔ)和陣(zhèn)。
五的部首是兒,總共有四畫。在繁體中,這個字寫作「伍」。古時候,寫作「五」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較為簡單,類似于現代的五。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流轉發生了變化,最終演變成了現代常見的形态。
陣的部首是門,總共有六畫。在繁體中,這個字寫作「陣」。古時候,寫作「陣」的方法也有一些不同的變體,但整體結構和現代形态基本類似。
「五陣」這個詞來源于軍事用語,指的是一種特定的戰鬥形勢或布陣方式。它可以用來形容五個人或物在陣勢中的位置或狀态。
以下是使用「五陣」的例句:
1. 這位将軍精心設計了五陣,讓敵軍無法突破。
2. 在這次比賽中,我們需要隊員們保持五陣,互相合作才能取得勝利。
在詞語中使用「五陣」可以構成一些相關的詞彙:
組詞:五形六陣、五順六臧、五馬分屍
近義詞:五行、五勢、五步
反義詞:散架、離散、散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