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窺探;偵伺。《漢書·文三王傳》:“讒臣在其間,左右弄口,積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
“眄伺”的詳細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一、詞義解析
“眄伺”是由“眄”與“伺”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有文獻用例。其核心含義為:
“眄”本義指斜視(《說文解字·目部》:“眄,目偏合也”),引申為暗中觀察;“伺”指窺伺、守候(《說文解字·人部》:“伺,候望也”)。二字結合,強調以隱蔽姿态斜目觀察,暗含窺測意圖。
多用于描述暗中留意他人動向,帶有戒備或圖謀不軌的意味,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人物行為的描寫。
二、權威詞典釋義
釋為“窺伺;暗中觀察”。例證引《新唐書·李光弼傳》:“光弼嚴毅沉果,賊眄伺不敢犯。” 此例凸顯“眄伺”含畏懼、謹慎的語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釋義“斜視窺探”,強調動作的隱蔽性與目的性。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595-3.
三、語義特征與用法
多含貶義,暗示行為者心懷不軌或居心叵測(如“賊人眄伺”“睥睨眄伺”)。
適用于曆史叙事、文言作品,或現代書面語中需渲染隱秘氛圍的場景(如“陰謀者眄伺時機”)。
四、古典文獻例證
“宦者眄伺左右,竊弄威柄。” ——描繪宦官暗中窺探權柄。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ISBN 978-7-101-00185-4.
“奸佞眄伺于旁,而天子不悟。” ——批判權臣暗中監視而君主未能察覺。
五、現代應用提示
該詞今多見于學術論著、曆史小說或公文修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現代口語濫用。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釋義精準度與例證可靠性符合學術規範。
“眄伺”是一個由“眄”和“伺”組成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眄伺(miǎn sì)指暗中窺視、偷偷觀察的行為。通常帶有隱蔽、謹慎的意味,強調在他人未察覺時進行觀察或等待時機。
八卦掌白手成家貝奧武甫北岩卞和陛衞佛心蛇口慘覈插定程法乘鸾女尺寸可取觸角唇緊丹水登登店伴奠酹獨勁發行量蜂動風尚逢遇根蕟管城侯關親畫楫歡聲畫知互譌回手回塘鑒詧見告江妃佩僭元積霖絕聖棄智巨千看樣潰陷曆録賣爵鬻官茗艼棄别七殘八敗輕條侵誣驅鹽車掃地夫筮宅守鼜疏簾四鬥五方貪樂蜩範投果鼍更閑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