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inuous;unbroken;uninterrupted;unintermittingly] 形容山脈、河流等不間斷,連為一體
雨雪連綿
亦作“ 連緜 ”。 1.接連不斷。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甯墅詩》:“巖峭嶺稠疊,洲縈渚連緜。” 唐 司空曙 《送永陽崔明府》詩:“連綿江上雨,稠疊 楚 南山。”《明史·五行志一》:“ 衡州 雨雪連綿,傷人甚多。” 郭小川 《贈友人》詩:“你和我是否經受住了各種連綿不絕的嚴峻考驗?”
(2).屋檐。《方言》第十三“屋梠謂之欞” 晉 郭璞 注:“雀梠即屋檐也,亦呼為連緜。”
連綿(lián mián)是一個形容詞,指事物連續不斷、相互連接而不中斷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強調空間或時間上的延續性與整體性,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觀、天氣現象或抽象事物的持續存在。以下是詳細解析:
連續不斷
指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緊密銜接,無間隔或斷裂。
典型用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延伸與擴展
隱含範圍廣闊、延展不絕的意象,如“連綿千裡”“思緒連綿”。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多用于形容地形、水域等(例:連綿的山脈、連綿的沙丘)。
強調持續性(例:連綿的秋雨、大雪連綿)。
比喻情感或狀态的延續(例:戰火連綿、連綿不斷的回憶)。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近義詞辨析:
來源:《新華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古籍用例: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中“山川悠遠,維其勞矣”雖未直用“連綿”,但後世注家常以“山川連綿”釋其意。
來源:《詩經譯注》,中華書局,2015年。
“連綿”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事物連續不斷的狀态,常見于自然景觀或持續性現象的表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連綿”指山脈、河流、雨雪等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不間斷、連為一體的狀态。例如:
在語言學中,“連綿”還涉及“連綿詞”(如“仿佛”“徘徊”),指由雙聲、疊韻等構成的不可分割的雙音節詞。但此用法與“連綿”的本義不同,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連綿詞”等術語,可參考相關語言學資料。
豻戶把都邦組重出舂築吹氣勝蘭雛雞湊腔毳飯撮哄大别名朵頤大嚼肚皮裡蛔蟲發酒風俸券鋒煙構通官事國防軍國境黑鲩合脊繪本家産堅定穽房機體戢載絶食臨廁論核滿世間慢淫昴精馬阮美徵夢呓面食妙彩密密實實彌時秘惜鋪緒铨鏡商棍贍老聖善石人時治說戒踏襲恬而天酒天青頭名投霓現金蟹黃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