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石黛。古代婦女畫眉用的青黑色顔料。 明 劉兌 《嬌紅記》第三出:“即漸裡剪輕煤和麝蘭,索強如石華娥緑貢 長安 。”
“石華娥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解釋:
作為畫眉顔料的指代
根據,該詞指古代婦女使用的青黑色畫眉顔料“石黛”,即一種礦物研磨制成的化妝品。明代戲曲《嬌紅記》中“石華娥綠貢長安”的描述,印證了其作為貢品或高級化妝品的用途。
作為自然色彩的比喻
部分詞典(如)将其拆解為“石華”與“娥緑”,分别指山石的光澤和綠葉的翠色,引申為形容自然景色或女子容貌的美麗。但這種解釋在早期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是詞義的擴展或衍生。
注意:第一種解釋(畫眉顔料)在權威古籍和詞典中出現頻率更高,第二種解釋更偏向現代詞典的補充釋義。若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建議優先參考第一種含義,并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石華娥綠》是一個成語,意指石頭如花,美麗的綠色。
該成語可以拆分成“石”、“華”、“娥”和“綠”四個部分。它們分别屬于石部、花部、女部和顔部的漢字筆畫。其中,“石”部的筆畫數為5,代表石頭;“華”部的筆畫數為9,代表美麗;“娥”部的筆畫數為10,代表女性美麗;而“綠”部的筆畫數為12,代表綠色。
《石華娥綠》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描繪石頭美麗翠綠色的意象。它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則短篇故事中。繁體中文對《石華娥綠》沒有改變,仍然寫作「石華娥綠」。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些字與現代形态有所不同。例如,舊時的“石”字有些寫作“石頭”,“華”字在古代寫法中有像點綴草花的樣子。另外,“娥”古時的寫法中使用“女”部旁,而“綠”古代寫法中曾使用更多的點線表示。
宮殿的圍牆上鑲嵌着一塊《石華娥綠》的名石,引來無數遊客駐足觀賞。
與石華娥綠相關的組詞有:
與石華娥綠近義的成語有:“石綠如花”、“翠綠如華”;反義的成語則是:“一片黯然”、“暗無光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