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守分的意思、安常守分的詳細解釋
安常守分的解釋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習慣于平穩的生活,安守本分。
詞語分解
- 安常的解釋 .安守常規。《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論,非通變之言也。’”《紅樓夢》第九八回:“那‘陰司’説有便有,説無就無。皆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設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
- 守分的解釋 安分;守本分務農守分詳細解釋安守本分。 漢 王粲 《公宴詩》:“見眷良不翅,守分豈能違。古人有遺言,君子福所綏。” 唐 李白 《空城雀》詩:“恥涉 太行 險,羞營覆車粟。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
網絡擴展解釋
“安常守分”是一個中性成語,指習慣于平穩的生活,安守自身本分,不逾越界限。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分,指本分。形容人滿足于現狀,遵循常規,不主動打破既有生活狀态或社會規則。
二、出處與結構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卷二十四,原文提到“隻安常守分,不恁求利”,強調不刻意逐利的态度。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安常”(安于常規)和“守分”(守住本分)兩部分組成,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
三、近義詞辨析
- 安分守己:更側重遵守法紀、不惹事,而“安常守分”強調對現有生活狀态的適應。
- 守分安常:詞序不同但含義相近,出自《紅樓夢》,需注意語境差異。
四、使用示例
- 古代語境:朱熹評價某人“安常守分”,指其不貪求利益,心态平和。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性格保守、不追求變動的人,如“他一生安常守分,從未有過冒險舉動”。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無明确貶義,但可能隱含“缺乏進取心”的潛在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感情色彩。若需更強調遵守規則,可選用“安分守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常守分
安常守分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穩定和守持自己的職責。它由"安"、"常"、"守"和"分"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安"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6個筆畫;
- "常"字的部首是"巾",總共有5個筆畫;
- "守"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6個筆畫;
- "分"字的部首是"刀",總共有4個筆畫。
來源: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教育家和思想家孟子曾經提出了"安常守分"的理念,他認為人們應該安于現狀,守持自己的職責,不要追求過分的利益或權力。
繁體:
繁體字為《安常守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安常守分》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他是一個很守規矩的人,總是能夠安常守分。
組詞:
【動詞】安守、常守、分守
【名詞】安份守己、常規守則、分内職責
近義詞:
遵紀守法、守紀律、循規蹈矩
反義詞:
放縱自我、違法亂紀、無拘無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