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秋官的屬官。《尚書大傳》卷一下:“秋伯之樂,舞蔡俶,其歌聲比小謡,名曰苓落。” 鄭玄 注:“秋伯,秋官士也。”
“秋伯”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詳細解釋如下:
秋伯隸屬于秋官體系。周代設“六官”制度,其中秋官(又稱“大司寇”)主管刑獄,相當于後世的刑部。秋伯作為秋官的屬官,可能負責輔助執行司法事務或地方刑獄管理。
最早見于《尚書大傳》卷一:“秋伯之樂,舞蔡俶,其歌聲比小謡,名曰苓落。” 漢代鄭玄注解:“秋伯,秋官士也。”
“伯”在此處并非爵位稱謂,而是指官職層級(類似“長”或“吏”)。該詞屬于古代職官術語,現代漢語已不再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場景。
秋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秋字是從部首禾構成,伯字是從部首人構成。
秋字的部首是禾,左右結構,共有9個筆畫。伯字的部首是人,上下結構,共有2個筆畫。
秋伯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譜系血親關系的表示,也有對長輩的尊稱。在古代,秋代表充實豐收的季節,所以秋伯也用來形容富有,有財力的人。
繁體字“秋伯”與簡體字一樣,都是由秋和伯兩個部分組成。
在古代,秋字的寫法并不是現在的樣子,而是采用“禾火古象”結構。伯字的寫法也發生了變化,古時候的寫法是“猪”。
1.他是我們村裡的秋伯,生意做得非常好。
2.我爺爺一向被孫子稱為秋伯,是家中的長輩。
秋伯的組詞:秋官、秋寒、伯樂。
秋伯的近義詞有:富翁、財主、大戶。
秋伯的反義詞有:窮人、貧困、乞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