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ually] 平時;素來;一向
他平素很少活動
(1).平時;向來。 三國 蜀 諸葛亮 《與孟獲書》:“承知消息,嘅然永嘆,以存足下平素之志。”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略其細故於平素,乃能辨其大利害於一朝。” 艾蕪 《回家》:“平素專好*********官司,能寫一手好狀子。”
(2).指往常的情事。 晉 陶潛 《詠二疏》:“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爺爺不信,可拘四鄰地方來問,便知小人平素。”
(3).猶平常;平庸。《宋書·袁粲傳》:“﹝ 粲 ﹞宅宇平素,器物取給。” 宋 陳亮 《送王仲德序》:“其後文華日滋,道德日茂,議論日高,政事日新,而天下之士已不安於平素矣。”
“平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平時、素來
指通常情況下的狀态或習慣,強調一貫性。例如:
往日的情事
可指過去的經曆或情景,如陶淵明詩句“揮觞道平素”。
平庸(較少用)
如《宋書》評價袁粲“宅宇平素”,形容其生活簡樸。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描述長期穩定的特征,如:“他平素注重細節,工作極少出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平素》是一個意思豐富的漢字,它指的是平時、常常、平日等含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㐅”和“也”,其中“㐅”是部首,可以看作是一個表示“人”的象形字,而“也”則是一個表示否定的副詞。因此,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人,總計有6畫。
《平素》這個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文獻中,可追溯到《周禮·地官司徒制》中。“平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平素」,與簡體字相比,多了一筆,筆畫總計為7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種流派稱為“隸書”。《平素》在隸書中的寫法稍有不同,将“㐅”部首寫得更為象形,人的形狀更加明顯。同時,整個字體形狀更加工整,線條更加流暢。這種寫法使得《平素》在古代書法中更加美觀、韻味十足。
以下是一些使用《平素》的例句:
1. 他平素對工作非常認真。
2. 她平素喜歡運動。
3. 平素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石。
《平素》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平素無事”,表示平時沒有什麼事情;“平素不敢”,表示平日裡不敢做某事。
與《平素》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日常”、“平日”、“常日”等,它們都表示平時、每天的生活。
與《平素》意思相反的詞語則包括“偶爾”、“臨時”,它們表示不經常、臨時性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