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麋畯的意思、麋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麋畯的解釋

麋群踐踏過的田地。《後漢書·郡國志三》“有 長洲澤 ” 劉昭 注引《博物記》:“千千為羣,掘食草根,其處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隨此畯種稻,不耕而獲,其收百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麋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麋畯(拼音:mí jùn)指麋鹿群踐踏過的田地。根據《後漢書·郡國志三》劉昭注引《博物記》記載,麋鹿成群活動時,會挖掘草根,将土地踩踏成泥濘狀态。這種被麋鹿“加工”後的土地適合直接種植水稻,無需耕作即可獲得百倍收成,因此被稱為“麋畯”。

背景與用法

  1. 農業意義:古人觀察到麋鹿群的活動對土壤有改良作用,利用其踐踏後的泥地種植作物,體現了早期自然農業的智慧。
  2. 文獻出處:該詞最早見于東漢文獻,反映了古代生态與農耕的關系,具有曆史研究價值。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發音、近義詞或原文引用,可參考《後漢書》及相關注疏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麋畯的意思

麋畯(mí jù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鹿角的尖端。麋指的是麋鹿,畯指的是尖端。因為麋鹿的角尖是尖細的,所以得名為麋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麋畯的拆分部首是鹿(lù)和異(yì)。鹿的拼音是“lu”,異的拼音是“yì”。 麋畯的總筆畫數為18,鹿部的筆畫數為8,異部的筆畫數為10。

來源與繁體

麋畯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形象地描述了麋鹿角尖的形狀。在繁體字中,麋畯仍保持不變,不出現任何變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一定的變化。麋畯的古代寫法為「麋」,其中“”為特定的古代字形,代表着鹿的形狀。

例句

1. 他穿過樹林,發現了一隻鹿的麋畯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2. 在傳統文化中,麋畯往往被用來象征勇猛和陽剛之氣。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麋鹿、麋角、麋鹿角

近義詞:鹿角、角尖

反義詞:圓潤、鈍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