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山鐵案的意思、南山鐵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山鐵案的解釋

典出《新唐書·李元纮傳》:“ 元紘 早修謹,仕為 雍州 司戶參軍。時 太平公主 勢震天下,百司順望風指,嘗與民競碾磑, 元紘 還之民。長史 竇懷貞 大驚,趣改之, 元紘 大署判後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後以“南山鐵案”稱已經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谳獄引律同而不同》:“前之所斷,不愧南山鐵案,蓋其情實可誅,則雖死而無怨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山鐵案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證據确鑿、不可推翻的最終判決或結論,強調裁決的公正性、穩固性和不可動搖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本義解析

指像南山一樣穩固、鐵一般确鑿的判決。其中:

二、典故溯源(核心權威來源)

典故出自唐代史書《舊唐書·李元纮傳》:

唐代雍州司戶李元纮審理“太平公主與僧寺争碾硙(水磨)”案。太平公主權勢熏天,但李元纮秉公判決僧寺勝訴。上司窦懷貞迫于壓力要求改判,李元纮提筆在判決書後寫道:“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

——《舊唐書·卷九十八·李元纮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此故事被宋代《太平禦覽》、清代《綱鑒易知錄》等典籍轉載,成為“南山鐵案”的語源依據,凸顯古代司法者不畏強權的精神。

三、引申含義

現代用法已超越司法範疇,泛指:

  1. 經嚴格論證的定論:如學術研究、曆史考據中不可置疑的結論。
  2. 不可變更的決定:形容組織或權威機構作出的最終決議。
  3. 道德與正義的象征:借喻堅守原則、不為外力所屈的立場。

四、權威詞典釋義

五、用法示例


參考資料原文來源:

  1. 《舊唐書·李元纮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太平禦覽·職官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3.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
  4.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南山鐵案”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指證據确鑿、不可動搖的判決或結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源自唐代司法案例,形容案件判決公正嚴明,即使面對權勢壓迫也絕不更改。成語中的“南山”指終南山,“鐵案”則比喻如鐵般堅固的定案。

二、曆史出處

據《新唐書》《舊唐書》記載,唐中宗時期,雍州司戶參軍李元纮審理了一起寺院與太平公主争奪石磨(碾硙)的財産糾紛案。他頂住上司窦懷貞的壓力,在判決書上寫下“南山可移,判不可搖”,将石磨判還寺院。

三、核心特征

  1. 不畏強權: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女兒,權勢極大,李元纮仍秉公執法。
  2. 證據确鑿:判決基于對寺院合法擁有石磨的事實認定。
  3. 司法典範:成為中國古代司法公正的象征,被《舊唐書》等正史記載。

四、後世引用

清代黃遵憲在《感事》詩中化用此典:“東市朝衣真不測,南山鐵案竟無名”,借古喻今表達對司法公正的期許。

五、注意矛盾說法

有少數現代資料(如)誤将典故起源歸于明代《水浒傳》,但權威史書及多部詞典均明确記載為唐代事件,建議以正史記載為準。

擴展閱讀:該成語在現代法治語境中,常被用來強調“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司法原則(參考、6、9)。

别人正在浏覽...

百煉成剛抱牒背心掣掣赤潮沖想垂胡瓷版辭海掂提滴溜當啷短什多早匪薄焚黃贲露幹細胞梗頑不化根心汞齊哈肋巴汗出洽背黃壇豢龍花衢柳陌叫更競發錦鯉寄屬抗刭揆宰苦情蠟療老東家烈所明如指掌牧群内命婦撚梢子驽牛篣格旁救濮上桑間琦魁輕薄青绮擾柔沈姿使鶴守盟蒜泥邃世妄想晩歇窩脫銀毋甯夏蘖淆混下壤歙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