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皮紙的意思、皮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皮紙的解釋

[bark paper] 用桑樹皮、楮樹皮或筍殼等制成的一種堅韌的紙,供制造雨傘等用

詳細解釋

(1).用皮做的紙。佛教傳說 如來 修菩薩行,曾剝皮為紙,拆骨為筆以書寫經典。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裡》:“王城南一百餘裡,有 如來 昔作 摩休國 ,剝皮為紙,拆骨為筆處。” 北周 庾信 《五張寺經藏碑》:“皮紙骨筆,木葉山華。”

(2).用桑樹皮、楮樹皮等制成的一種堅韌的紙。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紙料》:“凡紙質,用楮樹(一名榖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皮紙”是一種傳統手工紙,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1. 定義與原料
    皮紙是以植物韌皮纖維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紙張,常見原料包括桑樹皮、楮樹皮(即構樹皮)、筍殼等。這類纖維質地堅韌,成紙後具有較高的耐用性。

  2. 特點與工藝
    紙質柔韌輕薄,纖維細長且分布均勻,多孔結構使其透氣性良好。傳統制作需經過浸泡、蒸煮、捶打、抄紙等多道工序,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藝(如貴州龍遊皮紙、杏坪皮紙)。

  3. 曆史與用途

    • 古代:皮紙在唐宋時期已廣泛應用,是線裝書、契約文書的重要用紙,也用于制作雨傘、燈籠、衣物襯裡等生活用品。
    • 現代:因機械造紙普及,傳統皮紙生産減少,但仍用于書畫修複、工藝品制作等領域。
  4. 文化意義
    佛教典籍中有“如來剝皮為紙”的傳說,象征奉獻精神。此外,皮紙承載了古代手工技藝的智慧,部分産地(如貴州丹寨)仍保留傳統工藝并列入非遺保護。

注:不同地區皮紙名稱可能略有差異,如“棉紙”“桑皮紙”等均屬同類紙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皮紙

皮紙是指由動物皮膚經過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紙張材料。它具有柔軟、耐用、透氣、防水等特點,廣泛用于書寫、繪畫、包裝等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皮紙》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白”和“糸”。其中,“白”表示皮的意思,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糸”表示紙的意思,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拆分部首後,可以知道《皮紙》這個詞的構成部分。

根據拆分部首和具體字形,可以确定《皮紙》的筆畫數。其中,“白”的筆畫數為五畫,而“糸”的筆畫數為三畫。因此,《皮紙》總共有八筆畫。

來源

《皮紙》這個詞的由來比較簡單明了,指的就是用動物皮膚制作的紙張。

繁體

《皮紙》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皮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與現在略有不同。《皮紙》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丕紙」。

例句

1. 我用皮紙包裹書籍,防止被水淋濕。

2. 他用皮紙寫下了新的計劃。

3. 這幅畫是用古老的皮紙繪制而成的。

組詞

1. 皮革:指用動物皮膚經過加工制作的材料。

2. 紙張:指用纖維素等植物的纖維為原料制成的薄片狀物體。

3. 書寫:指用文字表達思想、信息的行為。

近義詞

1. 皮質紙:與皮紙具有相似的特點和用途,均由動物皮膚制作。

2. 動物皮紙:指用不同動物皮膚制作的紙張。

反義詞

1. 紙張:與皮紙正好相反,是指由植物纖維等制成的紙張材料。

2. 塑料紙:指由塑料制成的具有紙張特性的材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