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徵君。聘士的尊稱。《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及長好學,淡於榮利,起家 桂陽王 國侍郎,北中郎鎮西行參軍,并不起,時人號曰聘君。”參見“ 聘士 ”。
“聘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曆史語境和成語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基本釋義
“聘君”指古代被朝廷征召卻不願出仕的隱士,是對這類人的尊稱。“聘”指征召,“君”是對人的敬稱,合稱表示對拒絕仕途者的敬意。
相關概念
與“聘士”同義,指通過征聘選拔人才的方式,但更強調被征召者的高尚品德和才能。
核心含義
指聘請有才幹的人擔任重要職務,體現對人才的重視和尊重。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企業或組織通過聘請賢才提升競争力,例如:“公司為開拓市場,聘君擔任技術總監。”
《聘君》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聘請、招聘先生或者官員的意思,通常用于古代文獻或者文言文中。
《聘君》這個詞可以通過拆解它的部首和筆畫來了解它的構成。
部首:耳(ěr)
筆畫:共9畫
《聘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員錄用制度。在古代中國,人們對于政府的官員選拔非常重視。這個詞則代表了對于聘請或招聘有才幹的人才的一種表達方式。
《聘君》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聘君」。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一些差異。據史書記載,古代的漢字,在《聘君》這個詞的寫法中,字形稍有不同,比如耳部的畫法會略有出入。
以下是一些使用《聘君》這個詞的例句:
1. 朝廷下诏聘君,居于重要職位。
2. 各地官府紛紛發起聘君之舉,以提升治理能力。
3. 這位郡守積極聘君,為政府引入新鮮血液。
組詞:聘請、聘用、聘任、聘用
近義詞:雇傭、任用、征用
反義詞:辭退、解聘、開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