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密揭的意思、密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密揭的解釋

(1).秘密的奏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親書奏章》:“近年故相 王錫爵 密揭,亦其幼孫所寫,故竊啟者不敢私易,得以初稿達禦前。”

(2).秘密的文告。 清 毛祥麟 《三略彙編·小刀會紀略》:“時 藍守 回郡,統兵将至 上海 ,先有密揭入城,賊見之狂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密揭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殊文書形式,專指明清時期官員向皇帝呈遞的機密奏章。該詞由“密”(隱秘)和“揭”(呈報)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明代官方文獻,清代沿用這一制度。

根據《明史·職官志》記載,密揭區别于常規題本、奏本,其内容涉及彈劾要員、軍機要務或皇室私事,需以蠟封或夾闆密封,直達禦前。《清會典》補充規定,密揭須由具奏人親筆書寫,禁止幕僚代筆,皇帝批閱後多由内廷直接銷毀,不入内閣檔案。

現存密揭實例中,以萬曆年間《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疏》最具代表性,該文書因揭露宦官專權細節,成為研究明代監察制度的重要物證。現代學者白壽彜在《中國通史》中指出,密揭制度實質是君主強化中央集權的信息控制手段,其保密特性在清代奏折體系中得到延續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密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秘密的奏疏

指古代官員向皇帝秘密呈遞的文書,内容通常涉及敏感或機密事務。例如:

2.秘密的文告

指非公開的、隱蔽性強的通告或文件,常見于清代曆史事件中。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明代《野獲編》或清代《三略彙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水泥悖叛不苦場苗唱名茶食傳杯換盞詞壇叢蓍湊興蹴踏盜鈴掩耳登龍術颠懂電化腐蝕吊水頂公豐收分殲戰浮兢宮刑冠珥光相刮削規謨還朝弘誓黃毵毵荒疏加非儉德将蝦釣鼈交托金分井中視星畿要舉火空心大老官窋室連字符羅者民本驽馬十駕霶潤飄沐其高齊智如臂使指使費實與有力水井速件唐弓聽履往鑒萬笏猬附嘯詠下溼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