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文藝思潮之一。1909年 意大利 馬利奈蒂 倡始。1911年至1915年廣泛流行于 意大利 。第一次************期間傳布于 歐洲 各國。以 尼采 、 柏格森 哲學為根據,認為未來的藝術應具有“現代感覺”,并主張表現藝術家進行創作時的所謂“心境的并發性”。 魯迅 《三閑集·扁》:“看見作品上多講自己,便稱之為表現主義;多講别人,是寫實主義……天上掉下一顆頭,頭上站着一頭牛,愛呀,海中央的青霹靂呀……是未來主義……等等。”
未來主義是一個多維度概念,主要包含藝術運動與社會思潮兩個層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未來主義起源于20世紀初的意大利,由詩人馬裡奈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于1909年通過《未來主義宣言》正式提出。該運動迅速傳播至歐洲多國(如俄、法、德等),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高峰,其核心理念是歌頌工業文明、科技力量與速度美學,反對傳統藝術形式。
未來主義涵蓋繪畫、雕塑、詩歌、戲劇、音樂等領域:
20世紀60年代後,未來主義衍生為一種社會理論,關注科技與未來預測:
如需更全面的曆史背景或代表作品,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漢典)、(搜狗百科)等。
未來主義是指一種藝術和文化運動,于20世紀初在意大利興起,強調崇尚科技、熱愛現代生活、追求創新和變革。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末”、“走”、“丶”、“口”、“日”,共8畫。
該詞來源于意大利文中的“Futurismo”,意為“未來主義”。它首次出現是在1909年一位意大利詩人和藝術家費裡尼(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的題為《馬賽克封面》的宣言性文學創作中。
繁體字的“未來主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未來主義沒有具體的對應詞彙。
1. 未來主義追求創新和變革,相信科技将引領人類進步。
2. 這幅畫體現了未來主義運動的特點和精神。
未來主義音樂、未來主義建築、未來主義藝術、未來主義文學
現代主義、先鋒主義
保守主義、古典主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