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街市裡巷。《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或皆騎出入市裡郊野,遠至旁縣。” 宋 葉適 《劉建翁墓志銘》:“市裡寒人,必知名數,雨雪凍仆,計口與錢米。” 清 唐甄 《潛書·守賤》:“吾為貧而仕,為知縣十月而革為民,吾猶是市裡山谷之民也。”
(2).市制長度單位。一千五百市尺為一裡,合五百米,通稱裡。
“市裡”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部分語境下存在引申用法:
街市裡巷
指城市中的街道、裡弄等居民生活區域,常見于古籍描述。例如《漢書·五行志》提到“出入市裡郊野”,宋代葉適的墓志銘也使用該詞指代城市空間。這一含義強調城市的地理布局與居民生活環境。
市制長度單位
中國傳統計量單位,1市裡=1500市尺,合500米。該單位在20世紀中國通用,後逐漸被國際單位“公裡”取代。換算公式為:
$$
1text{市裡} = 500text{米} = 0.5text{公裡}
$$
部分資料提到“市裡”可指代城市中相對繁華的區域,與“郊區”形成對比。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口語中的引申表達。
建議優先采用前兩種核心含義,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可參考《漢書》及宋代文獻。
市裡,是一個表示“城市内部”的詞彙。
市:由“亦”和“又”兩個部首組成,總共3畫。
裡:由“田”和“土”兩個部首組成,總共7畫。
《說文解字》中解釋,市字古代寫作「巳」,意為早市的場所。後來演變為現在的「市」字,表示一個城市的商業區域。
繁體字為「市裡」。
在古代,市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寫法為「丏」,意味着小市場;另一種寫法為「戶」加上若幹點,表示市集的概念。
1. 我們去市裡買東西吧。
2. 市裡的交通狀況非常擁堵。
市場、市區、市政府、市民、市集
城市、都市、城區
鄉村、農村、鄉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