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敕的意思、赍敕的詳細解釋
赍敕的解釋
見“ 齎勑 ”。
詞語分解
- 赍的解釋 赍 (賫) ī 懷抱着,帶着:赍恨。赍持(拿着)。赍志而沒(?)(志未遂而死去)。 把東西送給别人:赍發(資助)。赍賞。赍盜糧(把糧食送給盜賊,喻幫助敵人做壞事)。 旅行的人攜帶衣食等物:“行者赍,居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赍敕(jī chì)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義拆分與文獻應用兩個角度解析:
1. 字義拆分
- 赍:本義為“持送、攜帶”,《說文解字》釋為“持遺也”,即帶着物品傳遞(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敕:指帝王诏令,《廣雅》注“書官府之文書也”,特指皇帝下達的正式文書(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2. 整體釋義
“赍敕”指官員受命攜帶或傳遞皇帝的诏書,常見于古代公務場景。例如《明史·職官志》記載:“遣使赍敕谕邊将”,意為派遣使者持皇帝敕令傳達至邊疆将領。
3. 文獻用例
- 曆史典籍:《資治通鑒》中“赍敕宣慰”描述官員奉命以敕書安撫地方。
-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七回有“赍敕至營”,刻畫傳令場景。
4. 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赍敕”一詞已罕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傳遞權威命令”的隱含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赍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 赍(jī):指攜帶、持送,常見于古代文書或物品傳遞的場景。
- 敕(chì):指帝王的诏書或命令,如“敕命”;也可表示整頓、治理,如《詩經》中的“既匡既敕”。
- 組合後,“赍敕”意為攜帶或傳達皇帝的诏令,常見于官員奉命執行任務的語境。
-
延伸用法:
- 在古籍中,“赍敕”可能寫作“赍勑”,屬于異體字現象。
- 例如,明代官員可能“赍敕”前往地方宣布政令或任命。
文獻例證:
- 《後漢書·張衡傳》提到“懼餘身之未敕”,這裡的“敕”含整饬之意,而“赍敕”更側重傳達皇命的動作。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現代漢語已罕見。如需進一步了解“敕”的詳細釋義(如法律、任命等引申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班朝傍近碧堂彩翠昌黎翠裾擋調大唐秦王詞話嫡傳帝關滌汔動滑輪梵貝風速器恨事黃茶降集叫阍徼幸蕉葉白冏冏九溟沮短軍市渴念寬緩牢愁累德慮外眊矂滅親麋麑民役遷寵乾親淇奧傾國傾城訖已區時三角形商信芟柞申滌沈宏神舉石笈詩吻誰堪水藻四角四人踏牀闆糖醋抏弊亡從宛然蚊廚詳窺栙雙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