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毀棄;抛棄。《淮南子·精神訓》:“夫人主之所以殘亡其國家,損棄其社稷,身死於人手,為天下笑,未嘗非為非欲也。”《晉書·傅玄傳》:“愛惜成穀,無有損棄之憂。” 南朝 梁 沉約 《授蔡法度廷尉制》:“自茲厥後,斯尚漸薄,迄至于今,損棄頓盡。”
“損棄”的漢語詞典釋義
“損棄”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損”與“棄”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毀壞丢棄、主動舍棄無用或有害之物。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損(損)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棄(棄)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損棄”屬同義複合詞,強調主動毀壞并抛棄的行為,多用于以下語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仲尼歎曰:‘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聖人之德化乎!’或問儒者曰:‘方此時也,堯安在?’其人曰:‘堯為天子。’然則仲尼之聖堯奈何?聖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無奸也。今耕漁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賢舜則去堯之明察,聖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盾之說也。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三年已三過。舜有盡,壽有盡,天下過無已者;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賞罰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賞,弗中程者誅。”令朝至暮變,暮至朝變,十日而海内畢矣,奚待期年?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乎?且夫以身為苦而後化民者,堯舜之所難也;處勢而驕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釋庸主之所易,道堯舜之所難,未可與為政也。”
(注:此段雖未直用“損棄”,但“救敗”即暗含“損棄舊弊”之意)
現代漢語中,“損棄”因文言色彩濃厚,使用頻率較低,但仍在以下領域保留: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權威參考來源鍊接(基于原則):
(注:因“損棄”屬古漢語詞彙,現代詞典釋義有限,以上鍊接可查證相關字詞及典籍原文。)
“損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ǔn qì,其核心含義為毀棄、抛棄。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坳堂材薄質衰趁涼當仁定數恩接恩誘封地割刀公命關弓盤馬規財還迊寒床涵容和室慌悚隍下鹿叫罵機柄吉昌節事姬國積壘赍書季主局司犒賞蠟鞭略為麻亂抹殺衲衲泥鞋窄襪潘掾貧道平心易氣青坊青州麴琦善酋首芞輿鵲華莊熱亂缛禮煩儀僧伽彼折措審議試劍叔母思谟松乏松髯慝禮尪陋僞史五排祥蓂哮哓